• 代表审议
代表委员眼中的“发展惠民生”
时间:2012-01-13 来源:四川日报

  “吃饭财政”向“发展财政”转变,为改善民生提供了更有力的保障
  2011年,全省用于民生保障方面的财政支出2974亿元,占总支出的63.6%。代表委员们在审议讨论中,屡屡提到这些数据。
  省政协委员、省社科院区域经济所副研究员廖果则提到另一组数据:2011年全省民生工程投入资金已超过2008年的2倍,覆盖范围从原来的8大项扩展为10大项,较2009年增加22个小项。“政府财力增长,用于民生改善的支出能力更强,群众得到的实惠将更多更好。”
  省人大代表、江油市委书记宋开慧细读政府工作报告,越读越振奋:进一步提高公共财政用于民生保障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继续实施“十项民生工程”,省级财政拟安排资金超过200亿元——“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着力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决心。”
  基层的声音
  群众对改善民生的期盼非常强烈
  “前年,我们村把村道修到农户家门口,解决了‘行路难’。去年全村绝大部分农民参加了新农合,村民见面就问‘你参合没有?’”省人大代表、射洪县太和镇王爷庙村党支部书记朱远清说,群众对改善民生的期盼也非常强烈,今年,王爷庙村准备改善村民饮用水质量,接通城市自来水,群众非常踊跃。
  从“吃饭财政”向“发展财政”转变,“这意味着用于发展和民生的投入与支出有了保障。”省政协委员、省国资委党委副书记雷建认为,“应努力在改善民生上迈出新步伐、取得新成效。”
  如何迈出新步伐、取得新成效?雷建的观点是:民生投入和举措上,还要扩容增面,比如,加强食品、药品、生产安全监管,强化社会监督,依法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化解各类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这是提高人民幸福指数的重要方面。”
  省人大代表、巴中市委书记李刚的思路清晰:要以交通设施、产业发展、新村建设、教育提高为重点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打好巴中扶贫攻坚牌。
  省政协委员、成都市文化局局长朱树喜认为,应充分发挥文博设施作用,丰富城乡群众文化生活。要鼓励博物馆开辟更多展示区域,引入高科技展示手段,深入挖掘三国蜀汉文化、古蜀文化、诗歌文化等省内特色文化资源,丰富我省博物馆展示内容。
  代表委员的思考
  在城乡统筹中改善民生
  在“两化”互动、城乡统筹中改善民生,是许多代表委员的共同思考。
  省人大代表、遂宁市市长胡昌升说,伴随财力的增长,遂宁市民生工程推进非常顺利,增加了“新农村建设推进工程”作为第十大民生工程,在改善民生的同时,又有力促进了产业调整和集聚,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了要素保障。
  扶贫攻坚,是巴中市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李刚细数规划与举措:用统筹城乡的思路加快扶贫开发,坚持“全域、全程、全面小康”的理念,实施农民向城镇和产业聚居点、工业向园区、土地向规模经营“三个聚集”;城乡规划建设、城乡产业发展、城乡市场体制、城乡基础设施、城乡社会事业、城乡管理体制“六大统筹”;大力实施农村新居、乡村道路、产业扶贫、农民技能培训、公共服务、生态环境建设“六大工程”,推动城乡同发展共繁荣。“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将让巴中人民进一步享受发展带来的民生成果。

  •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或IE6以上版本浏览本站  版权所有: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
  •  网站维护: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信息中心  ICP备案编号:蜀ICP备11021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