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报道
构建3小时经济圈 连通成渝西三大中心城市
时间:2012-01-15 来源:华西都市报

  华西都市报专访省人大代表、巴中市委书记李刚

  ●枢纽牌

  连接成都、重庆、西安三大中心城市,巴中着力构建3小时经济圈

  ●发展牌

  面临新的政策机遇和市场机遇,做大经济规模将成重中之重

  ●民生牌

  以让老百姓得实惠为准绳,努力建设民生政府、构建和谐巴中

  在省政府工作报告中,蒋巨峰省长明确提出要加快革命老区的发展。作为我省著名的革命老区巴中,在全新的形势与机遇下,又将迎来怎样的发展?

  昨日,省人大代表、巴中市委书记李刚接受了华西都市报的专访。对于未来的发展,李刚踌躇满志:“在2012年,要尽快打通北出陕西、东出重庆的出川大通道;对内要尽快连通成都主枢纽,形成到成都、重庆、西安三大中心城市的3小时交通圈,到市内各县区的半小时交通圈;将带领巴中人民向全面小康的目标坚实迈进。”

  谈交通建设

  建连通川陕渝的枢纽联结地

  华西都市报:自古以来,巴中都是四川北出陕西的必经之路。能否请李书记为我们介绍一下,巴中在出省大通道方面建设的情况?

  李刚:我们将以更大力度推进交通建设,坚持围绕建成川陕渝结合部的枢纽联结地和四川北向、东向的开放高地;要加快构建“三纵三横两环一航”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形成到成、渝、西三大中心城市的3小时交通圈,到市内各县区半小时交通圈。

  截至目前,在巴中境内全长115公里的巴陕高速,规划投资达137.14亿元,截至2011年底已经完成投资达50亿元;按计划将在2013年9月底前建成巴中至南江段,2015年建成南江至陕西段。

  华西都市报:出川的途径,不仅包括公路,也包括铁路与机场。在这方面,巴中又是怎样部署的?

  李刚:我们要突出巴陕、巴渝高速和南巴汉快速铁路建设,打开北向到陕西、东向到重庆的出川大通道;大力推动巴达铁路、绵巴万高速的建设。同时,我们要加快推进巴中机场建设。

  华西都市报:对于广大的巴中百姓来讲,在2012年最能切身感受到的交通变化在哪里?

  李刚:我们将力争在年内建成全长38.89公里的巴南高速(巴中到南充)、全长78.52公里的巴达高速(巴中到达州),加快形成连通成都主枢纽的高速路网。与此同时,我们将强力推进巴城绕城环线、连接县(区)的公路环线和乡村道路建设;规划建设巴中到广安的高速、巴中-通江-万源的高速、巴中-苍溪-绵阳的高速,实现内部与区域内均快速通达的交通路网。
 
谈改善民生

  让百姓得实惠努力建设民生政府

  华西都市报:2012年我省将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在这方面,巴中有何打算?

  李刚:我们要以让老百姓得实惠为准绳,努力建设民生政府、构建和谐巴中。在建设民生政府方面,我们要始终坚持发展为本、民生为要、抢抓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扶贫开发和支持革命老区发展等政策机遇,以及各类市场机遇,突出交通建设、产业发展、扶贫开发和职业教育,全力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和发展翻身仗。

  华西都市报:有没有具体的举措?李刚:针对巴中大农业大农村,小城市小工业的实际,加快构建中心城市-县城-重点镇-中心村和产业聚集地四级城镇体系和“一城两翼三副五廊”空间布局,推动居民向四级城镇聚集,促进就地城镇化。

  华西都市报:在这样的发展中,巴中的老百姓将得到哪些实惠?

  李刚:通过我们重点实施的“农村新居、乡村道路、产业培育、公共服务、农民技能培训和生态环境建设”六大工程,巴中农村基础设施的条件将全面改善。目前,已启动实施的30万户农村土坯房和危旧房改造,3900公里的乡村道路建设,正有力有序扎实推进。另外,我们将大力构建市、县(区)、乡镇和产业聚集地四级职教体系,大力实施免费职业教育,努力从根本上实现能力扶贫,促进民生改善。

  谈跨越发展

  通过招商引资做大经济规模

  华西都市报:我省很多市州都跻身“千亿俱乐部”行列,在这样的新局面下,巴中有什么样的打算?

  李刚:目前巴中总体发展态势不错,但经济总量小、实力弱仍然是当前的主要问题。2012年是推进巴中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的关键之年,面临新的政策机遇和市场机遇,我们将把做大经济规模、加快经济增长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华西都市报:如何才能做大规模?

  李刚:我们将坚持“两化”互动、统筹城乡、追赶跨越、加快发展,着力“促增长、强基础、转方式、增投资、惠民生”,通过招商引资做大经济规模,通过投资拉动提升增长速度,通过“两化”互动做强产业基础,通过扶贫开发有效改善民生,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增强发展动力。

  我们将打好红色牌、绿色牌、枢纽牌,大力引进培育一批重大项目、企业和产业,以大合作、大开放促进大发展、大跨越。

  •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或IE6以上版本浏览本站  版权所有: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
  •  网站维护: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信息中心  ICP备案编号:蜀ICP备11021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