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报道
民族地区如何留住基层卫生人才
时间:2012-01-15 来源:四川日报

  主持人  本报记者 刘星
  嘉 宾 省人大代表、马尔康脚木足乡白莎村村民三郎彭措

  省政协委员、甘孜州藏医院教务科长降拥四郎

  省政协委员、凉山州第二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罗伦才
  在民族地区行医,要过环境关、语言关、收入关、行医执照关……最后,究竟有多少合格的医生能留下来?民族地区如何才能留住基层卫生人才?两会上,代表委员们热烈讨论。
  条件艰苦 人才队伍缺口大
  主持人:民族地区基层卫生工作是否存在人才留不住的情况?
  降拥四郎:基层医务人员的生活条件艰苦,收入也不高,对年轻人不具吸引力。来我们这里的医生许多是一边行医,一边学习,在考取了更高级别的专业技术职称后,就想出去工作。基层医疗人才队伍缺口很大。
  三郎彭措:如今,我们村和乡都有了卫生院,我家离卫生院只有1公里,看病很方便。不过,如果碰到大病就要去马尔康,大概有40多公里的路程。
  定向招生 为民族地区培养人才
  主持人:如何才能让基层医务人才愿意长期留下来?
  降拥四郎:受教育条件、语言环境和地理位置等因素制约,基层医务人员获得职业医师资格证书的非常少。建议在职业医师资格证书考试中,对民族地区的考生实施诸如降分等倾斜政策。
  罗伦才:建议大专院校招收定向民族地区的医学专业学生,这样可以缓解民族地区基层医务人才缺失问题。

  •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或IE6以上版本浏览本站  版权所有: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
  •  网站维护: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信息中心  ICP备案编号:蜀ICP备11021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