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站内搜索:
常委会公报 人事任免 调查研究 一府两院传真
汶川地震灾区巨变录:民生事业突破性进步
时间:2010-05-10 来源:四川日报

  民生是重建的根本。我省坚持重建工作以人为本,始终把民生重建摆在优先位置,明确提出“把群众安顿好,把民生保障好,把灾区建设好”。现在走进灾区可以看到,最漂亮的是民居,最坚固的是学校,最现代的是医院,最满意的是群众。
  民生项目进展最快
  调整灾区重建进度,加快进度、加大力度建设的主要是民生项目
  什邡市红白镇峡马口村,是一个处在大山深处的小山村。沿着一条狭长的公路蜿蜒而上,陡然间,青山绿水中一幢幢依山而建的木屋映入眼帘。
  39岁的任学蓉正在庭院里种植一些花草,几株牡丹正绽放着鲜艳的花蕊。任学蓉的爱人在地震中不幸遇难,留下她和两个孩子。震后,任学蓉和另一名在地震中失去爱人的刘利明重组了一个新家,开始新的生活。如今,两口子的新房盖好了,有130多平方米。
  “没想到这么快就住上了新房子,而且比过去的漂亮多了。”任学蓉说,她家修房子,国家补助了3万多元,后来又领到党费补助3000多元,自己只出了1万多元。
  安居才能乐业。
  北川吉娜羌寨短时间内发生了巨大变化。青瓦,白石头,木隔断,羊图腾,占地200亩的吉娜羌寨,共安置北川县擂鼓镇猫儿石村1、2组的受灾户71户、296人。在政府规划引导下,村民们把住房重建与继承弘扬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紧密结合,从住房建设、装饰到餐饮、旅游文化开发都充分体现羌族特色,新寨子已成为北川震后旅游走廊上人气最旺的景点之一。
  在汶川,广东援建方确定了“十大民生工程”,早在去年12月已全部交付使用。这批投资达30亿元的工程包括全县城乡居民住房以及医疗卫生、城乡供水、道路、社会福利、文化体育、防灾避灾等设施,项项直接关乎民生。多次去过震中映秀的志愿者小陈惊讶地说:“映秀每天都在变!”
  调整灾区重建进度,加快进度、加大力度建设的主要是民生项目——
  震后十天,完成1500多万人的应急安置;
  震后一百天,完成1200多万人的过渡性安置;
  震后一年内,350多万户震损住房修复加固全面完成;
  震后一年半,150万户农房重建全部完成;
  震后两年,25万户城市居民住房基本完成。
  今年春季开学灾区学生全部告别板房校舍,3002所学校今年9月将基本建成。1362个医疗卫生和康复机构已开工94.6%……
  民生项目涉及面相当宽广,其进展速度之快令人惊讶。
  民生设施提升显
  灾区公共服务设施全面上档升级,建设标准更高,功能配套更全,服务能力更强
  在青川县最偏远的马公乡,由浙江衢州援建的马公小学灰墙白瓦,整洁典雅。
  校长朱理华在机房里调试着电脑,“现在的学校比过去好多了,专门配备了电脑室,学生们每周都有计算机课,另外还建了体育活动室……”朱理华说,学校建好了,更多的学生想来这里读书。
  汶川、北川、青川……走进灾后恢复重建现场,无论是县城还是乡村,民生设施成了当地标志性建筑。去过灾区的人,都有一种共识:走进灾区,最漂亮的是民居,最坚固的是学校,最现代的是医院,最满意的是群众。
  在灾区首个完成重建并恢复运营的永久性医院——位于都江堰市的中国水电十局医院,所有部位全部采用柔性连接,能够满足8度以上抗震要求,具有自重轻、跨度大、抗风及环保性能好、空间灵活、保温隔热、隔声等多项出色的物理性能。“一旦发生灾害,这里将成为我们最好的避险场所。”附近群众说。
  在刚建成的北川中学,且不必说内部设施,仅从200多亩土地只有7万多平方米的建筑面积来看,学生生活、学习的空间非常宽松。这代表了一种理念,即一个地方,最好的建筑应该是学校。
  广东援建汶川民生工程充分体现了城乡统筹和区域统筹的理念,实现公共服务均衡化,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和覆盖。教育、医疗卫生、文化服务等公共服务都以人口为基数进行均等化分布,严格执行“8级抗震、9度设防”的要求,打造安全、精品工程。
  在绵竹市孝德镇 “苏州水街”,苏州援建者在孝德镇灾后重建中巧妙改造贯穿场镇的臭水沟,新建后的苏州水街能容纳60多户商户,成为孝德新镇的中心商业区。
  在青川县竹园镇智慧岛教育园区建设中,“安全”二字成为保障民生的头等大事。园内所有建筑均采用目前国内最为先进的柔性“抗震垫”技术,建筑全部按照8度抗震、9度设防来设计。
  重建中所有民生设施建设标准更高,功能配套更全,服务能力更强。学校、医院也建成了最安全、最牢固、群众最放心的可供震时避险的场所。灾区还布局建成了一大批社会福利院、社区服务中心、集贸市场等民生设施,公共服务能力和综合保障能力比震前有了飞跃提升。
  民生难题有效解决
  把安民贯穿于灾后恢复重建始终,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重视扩大灾区就业,下大力气解决群众当前生活和长远生计问
  在今年3月初绵阳举行的虎年新春首场大型招聘会上,长期在外务工的绵阳游仙区农民郑晓军,今年选择在本地就业。在这场为期五天的“春风送岗位”就业创业活动中,本地100多家企业的8000多个就业岗位,吸引了邻近灾区各县市近万名应聘求职者的关注。
  作为地震重灾区,2009年绵阳市通过灾后重建,一大批重点企业和项目陆续建成投产,企业用工需求量大增。绵阳市总工会副主席贾智艳说,“就近解决灾区群众就业,是群众最欢迎的好事情。”
  把安民贯穿于灾后恢复重建始终,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重视扩大灾区就业,下大气力解决群众当前生活和长远生计问题。这是解决民生难题的方针和思路。
  平武县平通镇在地震中被夷为平地,如今,河北省邯郸市援建该镇的16个项目已全部完成,一座基础设施更完备、服务功能更强的新镇从废墟上拔地而起。镇内还从外地引进茶叶、木制品深加工龙头企业,带动农民规模化种茶、种树,增加农民收入。
  广东省分批安排4亿元和8000万元援建资金建设广东-汶川工业园和漩口工业集中区。在广州、深圳、香港等地举办大型招商活动,招商签约金额累计超过40亿元。目前,8家企业落户汶川,投资达23亿元,其中5家投资超亿元的企业落户广东-汶川工业园,总投资约18亿元。
  黑龙江省援建者以提升剑阁县产业为导向,决定用两到三年时间发展养殖獭兔1000万只,实行养、加、销一条龙,走产业化、集约化经营的路子。该项目建成后可培育专业养殖户5000户,实现销售收入2亿元。
  辽宁省援建者投资15亿元,在安县开建华晨汽车及发动机零部件工业园项目,投产后年产值将超过百亿元,至少可新增5000个就业岗位。
  产业上马,就业扩大,灾区群众的收入不断增加。去年,51个重灾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人均纯收入,已超过震前水平。
  到今年3月底,全省恢复重建、维修加固已开工敬老院项目721个,竣工513个,总投资48.09亿元,有效地解决了“三孤”人员的住房问题,极大地改善了“三孤”人员的生活条件。
  为确保困难群众安全温暖过冬,全省及时安排下拨部分救灾资金,为重灾区和高寒山区困难民众、受灾困难民众、低保对象、五保对象采购御寒物资。各类救灾物资优先保障“三孤”人员,生活救助按最高标准发放。
  20万因灾失地农民得到妥善安置;
  数千名地震伤残人员经过治疗正在康复;
  再生育服务成效显著,截至4月底,四川灾区已有3140名在地震中失去孩子的妇女成功怀孕,生育婴儿2106个。
  ……
  一项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项目,安定了人心,稳定了社会,为灾后重建顺利推进营造了和谐环境。
  “没想到这么快就住上了新房子,而且比过去的漂亮多了。”
  ——什邡市红白镇峡马口村村民任学蓉说,她家修房子,国家补助了3万多元,后来又领到党费补助3000多元,自己只出了1万多元。
  “现在的学校比过去好多了,专门配备了电脑室,学生们每周都有计算机课,另外还建了体育活动室……”
  ——青川县马公小学的校长朱理华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