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站内搜索:
常委会公报 人事任免 调查研究 一府两院传真
群策群力 重建幸福“我”是主力
时间:2009-05-08 来源:四川新闻网
  【词条本义】
  指发挥集体的作用,大家一起想办法,贡献力量。
  【成都词典释义】
  马克思说过,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动力、实践的主体、智慧的源泉。
  大量灾后重建的经验都证明,在灾后重建中越是尊重受灾群众的主体地位,越是充分发挥受灾群众的主体作用,灾后重建就越有成效和可持续性。
  在我市的灾后重建进程中,各地都坚持用统筹城乡的理念和政策措施推进灾后重建,群众的意愿得到了充分尊重、利益得到了充分保障、智慧得到了充分展现,自觉地成为了灾后重建的主力军。
  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成都房屋受损230万间,直接经济损失1247亿元,旅游名城都江堰遭受重创、满目疮痍,龙门山地区84个乡镇严重损毁,10余个乡镇被夷为平地。
  重建首先要安居。在恢复重建中,全市需要重建的农村住房约13万套,城镇住房约6万套。巨大的苦难面前,受灾群众群策群力,自力更生,并想出了“拼房”等高招,还发出了全国第一个联建房产证,盘活了农村巨大的资源,解决了重建中钱从哪里来的难题,把不可能变为可能。这正是尊重群众,相信群众,充分发挥群众作用的生动体现。
  点位
  A彭州
  自己的美好未来自己去动手创造
  在海拔1100米的彭州白鹿镇三河店村11社李席明家,李席明发动全家人加入到灾后重建中。一块废弃的宅基地正在慢慢恢复到它最初的状态——新鲜的土壤露了出来,马上又可以种庄稼了。
  在灾后重建中,李席明一家选择了异地安置,现已搬家到丽春镇。“从丽春到这里,至少有50公里路。”李席明告诉记者,为了将老宅基地尽快复耕,他家三个劳动力一齐回来,住在亲戚家,要一次性将宅基地还耕。“老百姓都知道,宅基地其实很肥,这么好的地不还耕,太不划算了!”
  在李席明提到宅基地还耕中,他不止一次将之归结为“自家的事”。而在整个彭州,像李席明这样的群众不在少数,在他们看来,自己的美好未来,需要自己去动手创造。
  自己修小木屋搞旅游一定火
  “灾后重建,援建者是来帮忙的,我们自己才是重建的主体!”一边将木门安上小木屋,小鱼洞镇太子村的杨再洪一边说。
  颇具新意的是,杨再洪的家是一种环保木结构房子。修建木结构房子,这还是小鱼洞镇政府多方努力,联系到一个灾后重建课题组,精心设计才在太子村试点付诸实施的。这种“木屋”,结合传统木结构与现代木结构特点,造价相对低廉、品质较高。记者看到,杨再洪家的“木屋”分为两层,目前已经快要完工了。“运用自己家的木料,再买了些,基本够用了。总的算下来,要花9万多,自己出大约一半,剩下的全靠政府和援建方大力帮忙!”杨再洪告诉记者,村民们对这种木屋的设计非常满意,如果建成了,两层楼的“木屋”应该非常美观,由于建在了通往龙门山的彭白路一侧,交通便利,大家都有信心搞旅游。记者看到,木屋的后方,正是连绵的青山;木屋的前方,过了彭白路,是一望无垠的平坝,200亩的猕猴桃种植基地已经初具规模;再穿过猕猴桃基地,湔江水哗哗流过,一片开阔的河滩风光尽收眼底,湔江河床清晰在望。“今后这里搞乡村酒店或农家乐,一定会火一把的!”杨再洪信心十足地说。
  在修建中,陆续有村民来给杨再洪帮忙——修建木屋,太子村采取了互相换工、互相帮忙的方式,这样节省了人工。在灾后重建中,彭州市大多地方都采用了这样的换工方式。
  再过几天,杨再洪家的小木屋就要完工了,杨再洪心里暖洋洋的。“修这种木屋,还是头一次。记得今年正月初一的时候,我们吃过面就出来动手建房子了。无论过年过节,我们都闲不住,毕竟是修自己的房子嘛!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何况是建设我们自己的家园呢!”
  这边,搞旅游的梦想正在憧憬当中;那边,搞旅游的梦想已经实现。
  今年刚刚春节后,住进磁峰镇鹿鸣荷畔新村的胡昌武既没有走亲戚,也没有赶关口的“棒棒会”,而是在新家甩开膀子,整治装修,准备开自己的乡村酒店。
  住进鹿鸣荷畔,看着别墅式的小洋楼,花园般的居住环境,胡昌武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村上要打造千亩荷塘,我们这里环境好,空气好,我准备开一个乡村酒店,专门接待前来观光游览的客人。”胡昌武说,集中居住后承包地入股了土地银行,生产生活方式肯定要转变,不能啥事都依靠政府解决,要自己动手创业。
  看着胡昌武忙活的乡村酒店,不禁让我们对他的酒店梦想产生怀疑。“没得问题,五六月份你们来看,绝对装修好了!”胡昌武拍着胸口对我们说。
  原来,胡昌武一家人早就商量好了,趁着开春,今年要大干一场。“我的儿子在成都旅游公司当导游,每年可以组织游客到鹿鸣荷畔观光休闲,新村里其他人家也要联合起来开大型农家乐。山居、荷塘、采莲、赏花,清新的空气,优美的环境,将来这里的酒店一定火。”胡昌武豪情满怀。
  边缘乡镇修路群众主动参与
  20余里长路,灯光闪烁,机器轰鸣,在寂静的山野呈现出热火朝天的工作场面……让彭州磁峰人欢呼雀跃的是,一条油砂路即将通到自己的家门口。
  近日,当记者走进磁峰镇时,上百施工人员正在忙碌地铲平铺在道路上的砂夹石。由于工期紧,彭州提出,倒排工期,全力以赴,通过夜战,尽快实现蒲新公路彭州境内的全面通车。施工方也立下了军令状,表示要继续发扬抗震救灾精神,再苦再累也要拼抢,为受灾群众交上满意答卷。
  由于是夜战,给施工人员带来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值得一提的是,修建道路,架起受灾群众灾后致富桥,恩惠于群众,当地群众也怀揣感激主动报名参加道路建设,加入到了夜战行列中。
  蟠龙村村民王忠志说,用勤劳的双手自建家园,在家乡道路建设上能出力的就出力。在道路建设大会战中,磁峰镇有20余名群众主动加入进来,而他们工作时间往往要连续10个小时左右。在现场,除了电灯光和工程机械车灯外,还有10余只手电筒。这些手电筒是专门用于观察水平线的。由于砂夹石都是灰黑色,在夜间施工,灯光总体较为昏暗,为保证水平线平整,用手电筒照射,由相应监测人员不时地对地面平整度进行观察,及时对地面进行平整。而这些手电筒,好多都是群众主动拿出来的。
  让最边缘乡镇直通油砂路,在不久的将来即将成为现实。
  B都江堰
  重建幸福社区共建幸福生活
  “我们没有钱,但可以通过权属抵押贷款的方式向银行借钱重建家园。这样不但可以尽快搬进新居,而且可以通过商铺经营或出租,获得一笔不错的收入。”
  2月底,都江堰市城镇房屋原址重建试点荷花池片区的首幢房屋——幸福镇幸福社区2组1幢动工建设。到明年6月底,一个全新的幸福社区将在荷花池片区原址重现。这是都江堰市第一幢原址重建的城镇住房,它的重建,也为破解城镇住房重建中的难题探出了一条路。
  当引路典型在试点中积累经验
  幸福社区,当地人又称之为荷花池片区,地震前是都江堰商贸最繁华的地区之一。“5·12”地震中,整个片区有34幢房屋要么被夷为平地,要么成为大面积坍塌的严重危房,只有6幢房屋还可加固维修使用……
  “幸福社区的重建,压力在政府身上,但更关键的是群众能否发挥主体作用,是否具有主人翁意识。”幸福社区二组组长朱玉芳说。荷花池片区受灾家庭户数仅占都江堰市城镇受灾家庭的1%,但这个区域却是都江堰市城镇住房重建中遇到种种棘手问题的集中体现。“在这个权属复杂交集的社区开展原址重建试点,一旦取得经验,便可以难带易,举一反三。”都江堰市灾后城镇住房重建办公室工作人员说。
  上世纪90年代,荷花池片区居民的土地被城市建设征用后,按照有关政策划地自建房,每人获得了30多平方米的宅基地和30多平方米的商铺。农民为减少建房成本引进联建者建房,但由于使用地块属于集体土地性质,没有划拨为国有土地,所有房屋不能办理“双证”。地震前,荷花池片区住户除了原住民约1100户外,另有外来购房户900户左右。
  利益是永恒的主题。地震前,荷花池片区居民靠出租房屋每个月有固定的租金收入,每户每月商铺租金平均可达1000多元。“外来购房户大多选择置换安居房,而大多数本地住户却不愿意搬走。”朱玉芳告诉记者。
  成立议事会表达诉求做好监督
  重建方式到底选择哪种,选择权在受灾群众。
  为了真实了解群众的诉求,帮助受灾群众坚定信心,都江堰市市领导以及重建干部先后几十次和片区群众一起开坝坝会、板房夜话,深入了解群众想法,广泛听取片区居民意见,并针对大家的顾虑一一给出了应对之策。
  为了鼓励大家原址重建,政府出资请来专业的设计队伍,对重建后的社区进行设计,整个过程没让居民掏一分钱。按照新的设计规划,未来荷花池片区将提档升级。新的小区内不仅规范了房屋坐落、消防通道、生命通道,增加了绿地等公共空间,还将配置地下和地上680多个泊车位,为小区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空间。当带花园、阳台、停车场的漂亮新房跃然纸上时,许多居民都被深深地吸引住了。
  都江堰市委、市政府还承诺,一次性解决片区居民房屋产权的历史遗留问题,原址重建的住房各种报建手续费、基础设施配套费,将享受商品房的待遇,拿到“双证”!
  经过多次投票,群众一致同意原址重建后,2008年8月27日,荷花池片区被正式确定为都江堰市城镇住房原址重建示范点。示范点确立后,小区以栋为单位,群众自发成立了业主委员会。业主委员会以民主方式选举产生议事会,每个单元选出一个代表负责反映老百姓诉求。
  受灾居民建房,没钱咋办?“通过未来权属抵押贷款,修建好房屋后,铺面可以自己经营,也可以出租,多余的房屋也可以卖出去。这样就盘活了资源,有了居住的房屋,出租也有了收益。如果一味地等待政府救助,那有多少人等待救助啊,什么时候才能建好自己的房屋啊!”经过协商,都江堰市金都银行承诺向荷花池片区居民提供贷款,贷款利息执行国家的基准利率。
  目前,在建设工作中,幸福小区还成立了监事会,监督建设过程,防止徇私舞弊和工程质量等问题。“为我们自己修房子,我们当然工作都很认真。”监事会的一名成员对记者说。
  解读
  灾后重建要政府推动也要群众自救
  国内外的实践表明,单纯依靠政府救助和社会捐赠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灾后重建中的所有问题,反而可能诱发依赖心理,丧失地区经济发展活力。灾后重建期间,也应充分尊重经济规律,寻求政府力量和市场作用的有机结合,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受灾群众的主体意识和自立精神,以自救和他救相结合的方式,使灾区人民迅速渡过难关。
  在我市的灾后重建中,充分运用统筹城乡的思路和办法,按照政府推动与群众自救、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相结合的指导思想,充分发挥灾区群众的主体作用,调动灾区群众自力更生重建家园、自主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市场机制配置资源和企业法人单位参与重建的巨大潜力。
  以优惠的财政税收政策帮助灾区恢复生产,通过财政补贴、贴息、资助、税收减免等措施,有效支持引导了企业恢复重建和生产自救,鼓励了社会民间组织投身灾后重建;基于推进城乡统筹打下的坚实基础,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纵深推进,联建——这种资源换资本的重建方式,得到了受灾群众的衷心拥护;尊重群众的意愿,推出多样化的重建方式、多面积的户型选择,将群众的关注重心从利益分割,转移到如何更好重建住房上来……
  把所有政策交给群众后,还要设身处地为群众服好务。我市都江堰、彭州等灾区都构建起了灾后城镇住房重建的组织体系,建立起由党委主要领导为组长的灾后城镇住房重建领导小组,专职处理灾后重建各项工作。同时,构建市、镇、驻社区工作组、社区、楼栋长五级工作责任体系,全面推行市级领导牵头、乡镇领导负责、派驻工作组及社区具体组织实施的工作方式,而监督检查考核体系、例会制度、联席会议制度等制度,有效协调解决工作推进中存在的问题。
  在政府的宏观引导之下,受灾群众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自己想办法、出主意,重建的效果也就出奇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