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站内搜索:
常委会公报 人事任免 调查研究 一府两院传真
红军精神代代相传——走进红四方面军长征出发地苍溪红军渡
时间:2011-06-28 来源:四川日报

  【红色记忆】
  强渡嘉陵江 迎接党中央
  “敌人不断开炮,嘉陵江腾起冲天巨浪。在运送战士渡江途中,女战士石磨玉不幸中弹,肠子流出来。石磨玉没有吱声,用手将肠子推进肚里,勒紧腰带,继续撑船。船到对岸,石磨玉仍然挺着身躯,目送战友们冲锋,最后倒在滔滔嘉陵江中。石磨玉家住苍溪县石家坝,牺牲时年仅19岁。红军渡碑上的女战士雕像就以她为原型。”6月3日,广元市苍溪县党史办原主任赵华修深情地讲起红四方面军在苍溪的战斗故事。
  苍溪红军渡纪念馆里,保存着70多年前的石刻标语:强渡嘉陵江,迎接党中央。
  1935年1月22日,党中央电令红四方面军挥师西进,策应中央红军北上。敌人为阻止红军西渡,以53个团的兵力布防于约600里长的嘉陵江西岸沿线。
  1935年3月28日晚9时许,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率领三十军八十八师二百六十三团的勇士们在苍溪县塔山湾渡口(现在的红军渡)渡江。
  “那晚,天下着小雨,路面湿滑。”家住苍溪云峰镇张王村七组98岁的老红军刘玉贵,对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营长让我们脚掌擦着地面走,任何人都不准发出声音。船到江边,轻轻推入水中。我们班八九个人坐一条船,都蹲着,双手抓住船舷。借夜幕和江水声掩护,突击队偷袭成功,直到我们连续‘摸掉’三道岗哨,进到敌人营部时,敌军才发觉,奇袭立即变为强渡。塔子山上我军20门迫击炮和几十挺机枪一起怒吼,掩护突击部队向西岸敌人冲去……”
  与此同时,红军右路和左路分别在苍溪鸳溪口、涧溪口强渡成功。1935年3月29日中午,红四方面军大部队架浮桥过江,迅速向敌军阵地两翼席卷。敌军经营3个多月的600里江防迅速土崩瓦解。
  从此,红四方面军开始了艰苦卓绝的万里长征。
  新中国成立后,塔山湾渡口改名为“红军渡”,1980年7月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10月,83岁高龄的徐向前元帅饱含深情,亲书“红军渡”几个大字。2009年,苍溪红军渡风景区创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馆藏揭秘】
  “红军印”背后的故事
  苍溪县红军渡“红四方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馆”,收集了 “红军印”、“钱衣裳”(国家一级文物)、布币、刀、红缨枪、手榴弹、石刻标语、船模、公文包等3600多件珍贵革命文物。从纪念馆收集、布展的史料中,我们可以看到红四方面军创建川陕根据地、强渡嘉陵江、挥师长征所经历的曲折战斗历程。
 “在纪念馆一、二楼陈列台中展出的工农红军革命文物有962件,最有影响的是‘红军印’。现在原件被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着。”苍溪红军渡景区建设管委会主任孙中涛讲述起关于“红军印”的故事:
  1933年冬,苍溪东溪乡黎家村张凯元(原苍溪县苏维埃政权政府秘书)奉命在东溪场召开保存革命力量、坚持地下活动干部会。会议要结束时,国民党王志远部队突然展开疯狂搜捕。张凯元将文件、印章和信等机要物品迅速向已约定地点张家庙转移。行至中途,被特务告密,不幸被抓,并对他严刑拷打,逼其交出文件、印章、组织名册。深夜,当地一农妇将他救出。不久,张凯元再次落入敌手,惨遭酷刑。为救张凯元,东溪穷苦群众募集数百块银元,费尽周折,才使其未被国民党杀害。1951年春,张凯元将用鲜血保存整整16年的苍溪县苏维埃大印及其他文物交给政府。
  【记者感言】
  红军在苍溪这片红色土地上传播革命真理,撒下革命种子,激励着无数苍溪人民。
  在红四方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馆、功勋馆,人们驻足瞻仰,缅怀先烈,爱国激情在心中升腾。目前,苍溪红军渡风景区每年开展各种爱国主义教育活动100多次,年接待中外游客超过100万人次,产生了广泛的社会效益。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开展红军精神、革命传统、革命理想和信念的宣传教育,一定会激励千千万万的中国人弘扬红军精神,争做时代先锋。
  嘉陵江水滔滔不绝,红军精神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