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站内搜索:
常委会公报 人事任免 调查研究 一府两院传真
红色草原的绿色转身
时间:2011-06-24 来源:四川日报

  【现场】
  “驾——”伴随着一声吆喝,骑手甲木参高高举起皮鞭,身下一匹黑褐色骏马一跃而起,带着客人直奔草原最远处。仅仅几分钟后,又折转回来,气喘吁吁地停下,等待下一拨客人。
  25岁的甲木参是红原县安曲乡下哈拉玛村村民。76年前的夏天,红军穿过他家所在的村子和草原,一路北上。
  下哈拉马村所在的草原属于湿地草原,村子方圆200公里曾是水潭密布的沼泽,著名的日干乔大沼泽距离村子不远。沼泽里究竟掩埋了多少勇士忠魂?亲历者这样回忆:过草地时,夜晚太冷,第二天一早起来,跟自己背靠背休息的战友已长眠不醒。红一军团有一个班全部牺牲在这里,遗骨直到10多年后才被发现!
  这里是红军长征途中损失最为惨重的路段之一。正因为此,1960年,当国务院决定在这里设县时,周恩来总理亲自为它取名——红原,红军长征经过的草原。这就注定,这片绿色的草原有着红色的血统。
  甲木参家祖祖辈辈以放牧为生,如今,旅游业成为他家的新产业。红原县著名的景点月亮湾距离他家仅2公里,是游客最青睐的地方。
  站在高处,月亮湾的美在眼前铺展。发源于红原境内的黄河支流——白河,从海拔4000米的查针梁子上一路流下来,来到海拔3500米左右的红原境内,却突然遭遇了平整如毯的大草原,形成无数个曲流。其中,月亮湾是最美丽的一个,几道曲流连在一起,仿佛几个弯弯的月亮嵌在绿色草原上。
  月亮湾的弯,可以从一组数据上看出来:月亮湾距离白河的黄河入河口直线距离不过100公里,但是其河道却长达200公里。
  美丽的月亮湾吸引来游客,也为甲木参带来挣钱的机会。3年前,他从家里挑选出一匹善于奔跑的骏马,来到月亮湾拉客,一趟20元,每月收入6000多元,甚至比养牦牛的收入还高。
  在下哈拉马村,甚至整个红原县,像甲木参家一样吃“旅游饭”的家庭还有很多。6月15日,当记者一行赶到下哈拉马村时,54岁的甲华珍刚刚从村里的手工编织合作社回到家里,还没来得及做午饭。
  和甲木参一样,出于保护草原生态的考虑,甲华珍家这几年退牧还草,畜牧业收入有一定程度的减少。村里成立了手工编织合作社,包括她在内的11名妇女成了最早的成员,每天在一起集中学习手工编织技艺,用当地毛线和柳条编织玩具套、手机套,或者用牦牛皮制作牛皮花瓶等旅游纪念品。
  与此同时,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去年,甲华珍一家结束了长期的游牧生活,过上了定居的日子。在牧民定居行动计划的帮助下,甲华珍一家共得到2.5万元的建房补助,去年底,100多平方米的新房子顺利竣工入住。到去年底,全村211户居民中,像甲华珍一样入住新居的村民达178户。而红原县总共5089户牧民中,已有4800多户入住新居。
  走进甲华珍的新家,电视冰箱等家电一应俱全,还用上了太阳能热水器。3间卧室,甲华珍还高标准装修了一个标准客房,准备将来用作接待游客。村子里,新建的定居房整整齐齐地排列在一起,红瓦白墙,显得非常漂亮。家家户户通水泥路,夜晚还有风光互补的新能源路灯照明。闲暇之余,还有各种健身器材可供锻炼身体。
  甲华珍的丈夫游牧生活也有了变化。今年春,他得到一套政府提供的帐篷,此外,还有太阳能发电设备、马背电视、储物柜、折叠床、提水袋等9件必备生活品。这样,即便是在游牧季节,他也可以享受到相对舒适的生活。
  甲华珍和甲木参家的生活现在离不开“绿色”:太阳能和风能为代表的绿色能源,从事的绿色产业。而在10多年前,他们过的生活完全不一样。住的是用牛粪和柳条做成的简易帐篷,烧的是冒黑烟的牛粪,由于过度扩大养殖规模,草场退化,收入减少。近几年通过发展以现代畜牧业和特色旅游业为代表的绿色经济,不仅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草原生态恶化的趋势,也保证了老百姓的收入。去年,全县投入2000万元发展现代畜牧业,投入1200万元发展特色旅游业,GDP首次突破5亿元大关,财政收入首次过千万,生态得到较好恢复。一度濒临灭绝的黑颈鹤又飞回来了。红色草原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绿色景象,就连被誉为死亡之海的日干乔大沼泽也于2000年被认定为州级湿地保护区。
  【点击历史】
  1935年7月至1936年8月,红一、二、四方面军先后通过红原境内的日干乔大沼泽,进入若尔盖等地。日干乔大沼泽面积广阔,达200多万公顷,加之内部泥潭密布,气候寒冷多变,又缺少粮食和衣物,无数红军战士陷入沼泽地,献出了宝贵生命。有资料显示,在该地区牺牲的红军战士多达1万多人,是整个长征途中损失最为惨重的地区之一。《金色的鱼钩》、《七根火柴》等故事就发生在此地。
  【记者手记】
  把世界驮在马背上
  6月15日,当记者赶到红原县邛溪镇热坤村时,63岁的戈洛正在村外的草原上放牧。省委、省政府赠送的崭新帐篷里,小孙子正在看动画片。这台太阳能卫星电视机,是中宣部和国家广电总局不久前赠送的,而且有一个好听的名字——马背电视。
  能够在漫长而枯燥的游牧季节看到电视,看到外边的世界,对于戈洛来说,这是他之前从来没有想象过的。作为一个牧民,他之前每年在遥远的草场上游牧,不仅吃不好睡不好,生病也很难得到救治。
  如今,有了马背电视,无论他在哪里,都能够看到外面的世界。
  他家还有一座由政府补助修建的坚固而漂亮的房子。游牧结束的时候,他就可以回到家里,享受安定温暖的生活。如此一来,游与定就结合起来了,既能享受到现代文明的生活和公共服务,又能保持先前的游牧状态,保护草场生态,可谓一举多得。
  无论是马背电视还是新式帐篷,惠及的是这个千百年来逐水草而居的群体,折射出生产生活方式革命性的变化。我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