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站内搜索:
常委会公报 人事任免 调查研究 一府两院传真
“明星城镇”的“土书记”——记都江堰市天马镇党委书记竹柯
时间:2011-06-24 来源:四川日报

  阳光下,31个川西林盘农房重建点如珍珠般镶嵌在土地上,一个规模上万亩的现代农业基地拔地而起,6个新型集中居住区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这里是重建后的都江堰市天马镇,成都十大“田园明星城镇”之一。
  这座“明星城镇”里,有位被当地群众视为明星的“土书记”——竹柯。
  汶川特大地震后,面对房屋损毁80%以上、直接经济损失达10亿余元的状况,镇党委书记竹柯带领全镇党员干部群众,探索出了“拆小院并大院、依托林盘搞重建、节约耕地谋发展”的平坝重建模式,提前完成了灾后重建目标,也为汶川地震灾区平原乡镇农房重建提供了典型示范和经验借鉴。
  抓班子带队伍 探索出重建“天马模式”
  过渡性安置完成后,“6294户农房维修加固、3755户农房重建”的艰巨任务摆在竹柯面前。如何重建?“灾后重建不是‘面子’工程,要考虑到今后的长远发展,且不能透支子孙后代的资源。”竹柯带领镇党委、政府一班人走村入户,把受灾群众的意愿转化为党委科学决策的依据,在全镇规划实施了31个农村新型集中居住区,安置受灾群众2037户、6359人,探索出“拆小院并大院、依托林盘搞重建、节约耕地谋发展”的平坝地区农房重建“天马模式”,既有效保护了耕地,又盘活了土地资源,全镇增加耕地1750.5亩。
  竹柯深知,要早日完成灾后重建任务,关键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坚强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他的组织推动下,全镇12个村级党组织创新实施了 “双向靠拢”机制,吸引农村优秀人才向党组织靠拢,党支部主动向农村优秀人才靠拢,同时通过板房夜话、记民情日记等活动,提高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重民意解民忧 办公室搬到田间院坝
  重建政策的宣传员、重建意愿的调查员、重建纠纷的调解员、重建质量的监理员——在重建过程中,竹柯扮演着多种角色。
  他建立了“书记带头示范、班子成员整体跟进、机关干部包村驻点、村组干部包组到户”的工作运行机制,带领班子成员和机关干部把办公室搬到田间地头和乡村院坝,用院坝会、乡村夜话等方式倾听民意。
  为解决受灾群众缺乏资金的实际困难,他带领党员干部协调帮助700余户受灾群众用农村产权改革证件抵押贷款5600余万元,并引进社会资金参与“拆小院并大院”的土地综合治理,换取重建资金2.8亿元,破解了重建资金瓶颈。
  根据老百姓的强烈要求,镇里又规划新建11个新型集中居住区,目前已动工6个。已建成的31个集中居住区中,也有22个正在扩容。这些工程年内都将建成,1560户届时将入住新居。
  抓发展谋民利 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
  作为扎根基层26载的 “土书记”,竹柯始终将谋民利作为党委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重建不仅要把房子盖起来,还要把产业搞起来,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灾后重建中,竹柯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产业化发展。
  他带领班子成员招商引资,先后引进发展有机葡萄园、肉牛养殖基地、冷水鱼基地、双孢菇基地,流转土地1万余亩,转移农户富余劳动力2700余人,形成“现代农庄+家庭农场”发展方式;还逐一拜访产业大户,支持农民组建专业合作社和经济合作组织。
  通过加快道路建设,天马镇的31个集中安置点正“串珠成线”。竹柯说,利用丰富的林院资源和优美的田园风光,天马镇将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川西林院民居群落休闲游、乡村酒店度假游等特色乡村旅游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