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站内搜索:
常委会公报 人事任免 调查研究 一府两院传真
我的生命 在为群众服务中得到延续
时间:2011-06-28 来源:四川日报

  营山县城南镇党委书记文建明:“我刚刚在重庆做了介入治疗手术,加上前面的20次手术,我一共做了21次手术了。不少关心我的人总是问我:到底是什么让我的生命力如此顽强?答案无外乎两条,一是我的生命在为群众服务中得到延续,百姓需要我,我不能死;第二条就是现在生活很美好,明天会更美好,我舍不得死。”
  这是文建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的第一句话。30年来,他正是秉承这样的信念,才有了“文建明工作法”,破解了乡镇发展中的一个个难题。6月19日,我们走近文建明,畅谈乡镇百姓生活的变化。
  关于生活
  过去连做梦都想不到
  记者:我们知道,你从事乡镇工作多年了,还记得你最初参加工作的情形不?
  文建明:忘不了啊。30年前,我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是在乡镇做一名农技推广人员。当时全乡没有一寸水泥路,自行车都是“稀罕玩意”,下乡全部是走路。遇到下雨天,泥巴没过脚踝,雨靴成了“生活必需品”。晚上更是无聊,那时电视还很少,也没什么娱乐活动。
  记者:那个时候,你想到过现在的生活没?
  文建明:做梦也想不到!那个时候,农村没有电,到处点着煤油灯和蜡烛,到处都是泥坯房,老百姓吃的都是窝窝头加咸菜。
  你再看看现在的生活,真是焕然一新。家家户户都住上了新房子,吃上了白米饭,再也不用凭着粮票和肉票去买东西。电视、冰箱、手机早就成为农村家庭的平常物件,小轿车也开进了寻常百姓家,这在过去连想都不敢想。
  关于农村
  两大改革催生农村快速发展
  记者:30年中,你本身是农村发展变化的见证者,也是参与者,在你看来,引发农村变化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文建明:我觉得有两个主要因素,一个是包产到户,一个是农村税费改革。
  前者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带来了生产力解放,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以及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后者减轻了农民负担,折射出中央不断加大对农村、农业和农民的支持力度。
  在基层摸爬滚打了30年,我先后在多个乡镇工作过。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工作繁琐而复杂。催粮催款,一度造成干群关系紧张。后来,国家取消农业税、免除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不再向群众伸手,反而给群众“发钱”:粮食补贴、农机补贴、家电下乡;建立农村保障体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低保、新农保……一项项惠农政策飞到百姓身边,把党和百姓的心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更让老百姓没想到的是,连村民修路,国家都会给予一定的补贴资金,农民修路的积极性大增。我们城南镇先锋村、兴隆村等6个村集资数百万元,修建了一条近15公里的环形水泥村道,近2万村民受益。修路后,短短两年时间里,公路沿线就冒出50多个农家店和运销户、70多户养殖大户,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2年的2000多元增长到去年的7180元。
  关于发展
  坚持党的领导 发挥区位优势
  记者:刚才你谈到了自己的生活变化和农村的发展,你认为,起主导作用的是什么?
  文建明:要我说,还是靠了党的正确领导,这是大实话。党带领我们建立了新中国,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还是靠了党的领导,我们才能正确研判农村形势,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带头人队伍建设,惠民利民政策才能落实,农村才有了大发展,老百姓也才有了现在的好日子。
  记者:在乡镇工作30年了,你觉得农村基层党建面临最要紧的问题是什么?
  文建明: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只有把这个基础打牢,才能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
  从这个角度来说,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有两项任务必须面对:一是多办顺民心、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好事,二是让百姓富裕起来。
  记者:这方面,城南镇是如何做的?
  文建明:近年来,城南镇党委发挥区位优势,大力发展“餐桌经济”、“佐料经济”。刚开始群众并不领情,我就抓点示范,动员走马村村民李兴支拿出一亩地种小葱、蒜苗。到年底,李兴支一算账,净收入8000多元,是传统种植效益的10多倍。这一招很灵验。第二年,附近的村民纷纷跟着干了起来。如今,全镇常年种植小葱、蒜苗等佐料和商品蔬菜5000多亩,占领了营山县的大部分市场。
  还有一件事我记忆犹新。2003年,老党员李松荣深受皮肤病的折磨又无钱医治,我得知后筹钱送他到医院治疗。不久,他又因胃出血无钱输血,我又送去了3000块钱。当他得知我患癌症的消息后,主动找上门来,拉着我的手说,“如果老天允许,我情愿用我的老命去换你的命,让你多活几年,多为老百姓做些好事啊!”那一次,我的眼泪也不由自主地流下来,这是我唯一一次当着外人的面哭。
  这充分说明一个道理:作为基层干部,只要你真心为群众做事,你在群众心里的位置就很高、很重。
  》记者手记
  “掉角不掉队”的营山精神
  “掉角不掉队”,这是营山县县委书记杜延茂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营山县地理位置偏僻,无明显区位优势,全县没有一寸高速公路。但就是凭着不认输、不服输的拼搏精神,营山在南充市、甚至在全省都没有掉队,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民生明显改善,人民安居乐业。
  特别是去年以来,营山县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向文建明同志学习”的活动,全县1400多个党支部、3万多名党员,在创先争优活动中迸发出巨大的热情,积极投身到“建设川东北宜居宜业中等城市”的热潮中。营山先后举行文建明先进事迹报告会21场,开展主题讨论活动260多场,引导党员对照先进找差距、剖析自我添措施,掀起了学先进、争先锋、促发展的热潮。
  行胜于言。全县党员干部纷纷把劲头聚焦在“干”字上,县里努力办成一项项群众期盼的好事、实事。仅饮水工程一项,3年来,该县就新、改扩建各类饮水工程7139处,解决了18.1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学习文建明使‘掉角不掉队’精神更加深入,进一步激发了党员干部的热情。”杜延茂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