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山位于贵州省龙里县谷脚镇观音村,山势陡峭险拔。
1935年4月7日,多路国民党军队增援贵阳,特别是滇军孙渡纵队开往贵阳以东后,出现了毛泽东所预料的“只要能将滇军调出来,就是胜利”的有利局面。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做出红军从贵阳、龙里间南进的决定。4月8日,中央红军兵分三路迂回前进,红一军团由贵定县新巴乡折回进入龙里县三元桥、平地堡,并派部队迅速控制贵阳、龙里间公路的黄泥哨至观音山段。
中央红军在龙里县境的几天时间里,敌机一天几次飞来飞去,盘旋侦察,并不时丢下炸弹轰炸红军。红一军团先头部队的1连在进军倪儿关的途中至大坡时,与前来驰援贵阳的孙渡所部相遇。红军立即予以截击,慌乱之中,孙渡令司机加大油门冲出火网,逃至10余里外的沙子岗,紧接着又遭到红军侦察员伏击,其卫兵一死三伤,孙渡所坐汽车也被打得千疮百孔,轮胎被打爆,只好开车冲出红军的火力网,逃至观音山,尔后,弃车逃入龙里县城。这一次伏击战除了缴获一些军用品外,最重要的是打乱了蒋介石准备在贵阳围堵红军的计划。红一军团一部占领观音山阵地后,立即切断公路交通,凭险阻击贵阳之敌,掩护主力南下。
其实,中央红军既不占贵阳,也不东进去湖南与红二、六军团会合,而是在敌人混乱中与围追敌军背道而驰,实施毛泽东“调虎离山、声东击西”的战略。直到4月10日后,敌各纵路按照蒋介石的命令抵达贵阳附近时,红军已越过定番(惠水)、攻下广顺,把国民党几十万大军甩在后面,从容西进云南,强渡金沙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