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医疗服务费,降低药价”,新一轮医改就在前两天还引起了无数人的憧憬。可是今天一条新闻冲破了这些人的黄粱美梦。日前,重庆一名女士因肺炎到专科医院治疗。谁知,医院安排她做乙肝、性病等检查项目。该医院称医生拍片发现,黄女士的肺有手术、输血的可能,按照相关规定,须做输血前检查,
其中就包括梅毒、乙肝病毒等项目,并表示“可能是医务人员沟通未到位。”(《重庆晚报》11月26日)
医生沟通不到位?真是说笑。谁都知道中医讲求“望闻问切”,西医也要听心律、查面色、问症状等,如果沟通不到位,医生怎能知道病情,从而对症下药呢?我看不是医生检查不到位,是“超位”了。最佳证据就是那多达66项的检查项目。您说,这样还能说是“沟通不到位”吗?沟通不到位又怎么敢开出如此详细的“处方”?如此逻辑混乱的说法,不知道为何意?
医院说沟通不到位,只能说这是医院的不作为现象。“沟通不到位”是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既可以为医生脱离事件关系,又可以转移公众视线。因为从传播学上来说人际传播的误差是非人为能控制的。而如此种种行为翻译过来的大意就是“医院诚无罪,何必讨伐之?”
66项检查花去了两千多块,而且还是一颗药未拿,如果再拿上一点药,这价格岂不是要芝麻开花——节节高了?想到前两天国家刚公布了最新医改方案,要提高诊断费等服务性费用,降低药费,这无疑给了刚出台的政策一个响亮的耳光。服务费其实是一个橡皮数字,想大就大,想小就小,关键是看当事人“心情”怎样。
民间有诀窍:“看病要装穷。”每次看病笔者父母都换上在农村里劳动时候的“专用衣服”,我颇为不解。近日,牙齿出了点毛病需要到医院“享受”服务。在就诊期间基本无话,医生却突然冒一句:“你是学生?”笔者答:“是”。诊治完了之后,医生收账了,当时价格是85元一颗。我正准备为两颗牙齿掏出两百块来的时候。医生甩出一句话来:“你不能报账是吧?就给100吧。”其实这不是废话吗,一个学生除了回家找父母“报账”哪里还有其他“保障性措施”?不过这最后一句还确实让笔者感动了许久,最后自我总结一句:再富的人在医生面前也是孙子,在医生面前不要露财。
服务费怎么算?是没有底的,笔者的遭遇告诉自己现在只能给有关部门提个醒:小心好心办坏事了。而刘女士的遭遇用“行家们”的话说就是遭遇了“过度医疗”。 一般认为,超出需求的医疗服务,可以视为“过度医疗”。“过度医疗”主要发生在检查、治疗、开药三个环节。而当新医改遭遇了“过度医疗”,会不会陷入喜洋洋遇见了灰太狼的怪圈呢?如果是,结果只有两个:不是被吃,就是上演一出闹剧。这两种都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
“沟通不到位”捅破了医改的美丽泡沫。而且我有预感这将成为继“俯卧撑”,“打酱油”之后又一推脱责任的绝好借口。以后各位要是遇见问题了不妨来一句:“对不起,咱沟通不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