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夜间,贵州茅台突然宣布上调出厂价。根据公司发布的公告,为更好地统筹兼顾好国家、消费者、企业、经销商和投资者等各相关方的利益,同时考虑到公司产品市场供求状况、原辅材料价格上涨以及企业发展战略需要等因素,公司决定自2011年1月1日起适当上调产品出厂价格,平均上调幅度为20%左右。(2010年12月16日《中国证券报》)
很有意思,昨天五粮液提价的理由是“为满足消费者身份需求”;今天茅台提价的理由却是“兼顾好国家利益”,这一唱一和,就像提价的大合唱。五粮液每瓶提价幅度高达50元,茅台上涨20%。事实上市场上茅台上早已提价,53度一瓶的茅台终端限价为730元,而市场实情是,最高售价已达1288元,比终端限价将近翻番。
茅台虽然说是高端酒,但如果从价格上来说与国外的高端酒来比,就算不上高端。比如人头马路易十三,都在万元以上。茅台被称为“国酒”,既然是“国酒”,价格那有不最高的道理,建议茅台把价格提高到万元以上,与路易十三比个高低,那才叫为国争光,还可以说与国家利益沾边儿。再说,老百姓早已喝不起茅台了,涨得再高也与老百姓无关。民间对茅台酒早有一种说法:“喝的人不买,买的人不喝”,不知这是不是兼顾了国家利益?
国家利益,百度百科是如此解释的,国家利益就是满足或能够满足国家以生存发展为基础的各方面需要并且对国家在整体上具有好处的事物。如果按照这个解释,茅台提价是为了满足国家生存发展,还是对国家整体有好处?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中国的国家利益最终是中国人民的利益。如今有几个普通老百姓喝得起茅台酒?说茅台提价兼顾国家利益,倒不如说是捆绑了国家利益。茅台酒价再高,就是比路易十三价还高,也喝不出国家利益。试问,法国人喝路易十三,喝出了国家利益吗?倒是咱中国的权贵们喝路易十三,喝得人家心花怒放。据悉,法国干邑白兰地每年成品1000多万箱,90%出口,高档干邑的市场在亚洲,普通干邑的市场在欧美。以人头马中的极品路易十三为例,超过1万元一瓶的干邑,在中国年销量数千箱(每箱6瓶),让其销售商目瞪口呆。于是卖酒的洋董事说,法国人最穷,买不起自己生产的酒,只好出口,欧美人只敢喝普通的干邑白兰地,唯中国人最富!中国人喝万元一瓶的路易十三,不知会不会喝出国家利益?
在我看来,茅台提价与国家利益没有什么关系。也许有人说,提价了,稅收增加了,不是对国家有利益了吗?可以说,就是提了200%,对国家利益也不大,获利益者仍然是企业。2008年,贵州茅台共计实现白酒销售收入82.41亿元,而所缴纳的消费税总额仅为4.8亿元,从2010年1月1日起,茅台提价13%,以贵州茅台目前1万吨/年的产能计算,大约会使每瓶茅台酒涨价60元,扣除约25%的税收成本,涨价部分大约能为公司增加9亿元左右的利润。(2009年12月12日《中国经营报》)一瓶茅台涨价60元增加税收15元,这只是提价的四分之一。提价13%,涨价部分的利润就是9亿元,而茅台上交全年稅收只是涨价部分利润的一半;提价20%,涨价部分的利润至少超过15亿元,茅台上交全年稅收只是涨价部分利润的三分之一。再说交稅是企业应尽义务。由此可见,涨价是兼顾国家利益,还是企业利益呢?
众所周知,茅台、五粮液等高档酒多用于公务接待。报道说,去年河南两家驻京联络处买到了777瓶假茅台,由此可窥斑见豹公务接待之黑洞。公务接待花的是纳税人的钱,茅台涨价意味着纳税人负担的增加。我们喝不起高档酒,但高档酒一旦涨价,最后的成本都转移到我们每个纳税人身上。可见茅台涨价不仅没有兼顾到国家利益,而是损害到国家利益(人民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