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站内搜索:
常委会公报 人事任免 调查研究 一府两院传真
警察“摔跤”了,怎么站起来?——蒲江一警察被网络称为“假摔帝”事件的舆情分析
时间:2011-11-29 来源:四川日报

  新媒体时代,大众凭手机上的摄像头,成为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这次,镜头对准的是蒲江县寿安镇派出所民警赵凯(化名)。今年8月25日上午,他在执法过程中,与当地男子李世良发生争执,遭到对方辱骂并被推搡倒地。11月5日,一段视频突然出现在新浪微博、腾讯微博、优酷网上,让这件原本已经过去两个多月的事情成为一个热点。截至11月18日,该视频在优酷网上的播放次数达19万,关注此事件的微博被转发4000次以上。
  在这段视频中,赵凯与同事在处理违章停车时,车主李世良一边不停地谩骂警察,一边抢夺警察手中的证件,其间还推搡赵凯。赵凯倒地后,被网民贴上了“假摔帝”的标签,口水四溅。仅仅一分多钟的视频,却让警察的形象、威望大受影响。这也让一些警察感到寒心。“为什么那些围观的人,不站出来说句公道话?”一些经过认证的省内交警微博,发出这样的感叹。
  在基于网络的民间舆论场,类似民警赵凯那样的执法人员被逼到“墙角”的窘况,反复出现。现实中不得不面对的执法困境,又在网络世界中被无限放大。
  怎么看?怎么办?
  学会倾听 接受监督
  通过新媒介,特别是微博,单个的人在虚拟世界聚集成相互呼应的网民群体,在网络世界中对公权力进行监督、质疑、批评。毋庸讳言,在网络世界里,网民的躁动和群体非理性很容易传染,我们在呼唤网友提升常识判断能力和理性思辨能力的同时,也要有心理准备:这将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网络舆论生态。
  网民称赵凯为“假摔帝”,讽刺之意溢于言表。但实际上,这名警察在执法过程中态度温和,保持了足够的宽容,是努力践行了“警民亲”的要求的。一些传播视频的网民的偏颇之辞,对这名警察来说是不公平的。
  但我们也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面对网络舆论场的一些特性。网络舆论场既是社会情绪发泄的“解压阀”,更是借以审视自身不足的一面“镜子”。有的微博提出的一些见解,还是可以让当事者引为借鉴:“执法者衣冠不整,露出白肚皮,足以引起人们的反感。”
  对于网络舆论场,相关部门不仅要有平和的心态,更要有足够的耐心,真诚的倾听。网络世界情绪化表达的背后,是我们实际工作中的不足。新媒体影响越大,对工作人员的监督力量也越来越大。新媒体这个强大的监督功能,利用得好,不仅不可怕,更可以成为干部与群众、警察与百姓沟通的新路径。
  积极引导 敢言善言
  在微博上,我们看到了警察赵凯的窘境。同样,我们也看到,面对汹涌而来的网络舆情,警方尚未达到娴熟应对。
  当网络舆论铺天盖地地挖苦赵凯、继而嘲讽警察形象时,没有官方的声音详细解释事件的前因后果,没有权威部门站出来说句公道话。视频中,围观群众起哄;网络中,观看视频的网民起哄。警方执法的权威性、严肃性受到了挑战。
  我们认为,在这一舆情事件中,警方的言辞过于谨慎,所以没能及时回应网络热点。经腾讯认证的微博“蒲江警方”只是表态:“谢谢网友们对蒲江警方的关注。已有多家媒体来我县采访该事件的真相。蒲江警察‘假摔’视频疯传,当事人回应:很寒心。”作为县委宣传部官方微博的“微蒲江”,也仅仅发了这样的评论:“请大家认清事实真相,给出客观公正的评论。”
  官方的回应无实质内容,所以造成舆情的洪水淹没“假摔”的赵凯。幸好网络舆论场具有一定的平衡功能,部分参与讨论的微博对“骂不还口、打不还手”的赵凯进行了声援。在这样一种情况下,警方更应该对事件给予回应:如果赵凯当天执法过程没有过错,不是假摔,警方就应该旗帜鲜明地站出来表态。
  习惯了传统媒体相对温和的舆论监督环境的执法部门,在以开放性和交互性为显著特点的新媒体环境中,面对反复激荡、交互呈现的各种观点和汹涌舆情,不仅要倾听网民声音,更要勇敢面对,敢言善言。熟悉网络舆论特点,提升舆论引导能力,以谦逊的态度纠正网友的偏见,以务实的姿态赢得网友的支持,这是在新媒体时代的必修课。
  结语
  赵凯“摔跤”了,“摔”得有点痛。但细细思量,质疑也罢,批评也好,都体现了网民对警察的工作能力、作风、形象的更高期待。沟通的基础是存在的,因为包括警方在内行使公权力的部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与广大网民的根本诉求是一致的。通过倾听民意,化解民怨,通过找准症结,改进工作,将热点事件化为达成共识的新支点,才能避免执法部门在新媒体时代频频“摔跤”,哪怕一时“摔”了“跤”,也能尽快站起来。
□四川日报网编辑 李燕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