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新华视点”专栏11月27日播发《谁在纵容报废电梯“带病上岗”》一稿后,杭州市萧山地区已查出的“问题电梯”全部封停,出具失实检验检测结果的检验员单某被杭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纪委立案调查。 然而,记者调查发现,迄今为止,技术监督部门只发现一名责任人,似乎这一回收、翻新、倒卖报废电梯的灰色产业链上,只有一个违法获利者。 几十台“病梯”上岗,把关的就一个人? “杭州天鹭工艺品有限公司‘4·25’电梯伤害事故已被认定为生产安全责任事故。”杭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特种设备监察处处长王瑞欣表示,事故发生后,杭州市质监部门立即联合原电梯生产厂家对杭州市近三万台电梯进行排查,目前确认有74台拼装电梯,涉及浙江联盛电梯有限公司、杭州中奥电梯等四家企业。 被查出销售过拼装电梯的恒达富士电梯有限公司负责人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经过内部调查,出售拼装电梯是该公司杭州分公司外聘人员施某冒用公司名义进行的个人行为,销售款项均没有进入公司财务,公司正在考虑追究施某的相关法律责任。 据王瑞欣介绍,目前这批问题电梯已全部停用,其中有45台已更新或签订更新合同,21台报停,8台报废。有关调查显示,74台拼装电梯均由萧山站工作人员单某一人负责检测。 “假检测”过关斩将,质保程序成摆设?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出具一份电梯检验合格报告,需要经过四个“关卡”:一是特种设备检测部门检验员的检验,二是责任工程师的审核,三是相关负责人的批准,四是质监部门每年对检验报告的抽查。 如此严格的质保程序,仅凭一名检验员就可以瞒天过海,连闯四关,而且四五年时间无人发现问题,直至发生死亡悲剧? 记者发现,萧山站作为一个派出机构,却拥有发放电梯注册代码的权力。电梯注册代码即为合法的身份证明,一旦获得代码就意味着已经通过了安装的监督检验、表明电梯质量合格。 此外,按照杭州市特种设备检测院本部的做法,两个电梯检验部门每两年进行一次轮换,而萧山站成立六年多来工作人员没有轮换。“内部监督的缺失给个别员工徇私舞弊提供了方便。”杭州市特种设备检测院副院长虞煜磊说。 电梯关乎人命,亟待司法介入 业内人士认为,此次事件除暴露报废电梯监管失控外,还说明电梯维修保养存在欠缺。“如果维保到位,这一大批拼装电梯不可能这么多年都没有被发现。”“电梯安全是一个综合体,只有生产厂家、经销商、检验机构、维保单位以及用户都承担起各自的责任,安全才能最终得到保障。”浙江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电梯检验所所长毛晓松说。“杭州每年电梯困人人数超过一万,电梯故障原因中维保不到位占50%以上。”王瑞欣说,维保行业竞争激烈,仅在杭州就有97家维保单位。记者了解到,在正常情况下,一台电梯一年的维保费用需要4000元左右,而一些企业为揽生意,将价格甚至压低至2000元,导致电梯维保成为走过场。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 方列 周竟 (据新华社杭州12月1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