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折很划算?别急,先捂着钱袋算算账—— 专家:提倡理性消费,别因促销打折买很多不需要的东西 在刚刚过去的龙年春节大假,蓉城各大百货商场让利活动层出不穷,打折、返券活动似乎很“给力”:满300送120元全场通用券、满300省150,甚至出现“满500送500”……铺天盖地的活动让商场业绩突飞猛进——据成都市商务局统计,1月22日-28日,成都市15家大型连锁商场实现销售额6.15亿元,同比增长24.1%,增幅超过上年春节黄金周。 但是,“给力”折扣真的划算吗?1月22日起,记者穿梭于成都各大商场、专柜,对话消费者和零售行业方面的专家,探寻“折扣”背后的玄机。 1【现象】为省钱越买越多想打折总是差1元 “买了一堆东西,但实惠没有想象中那么大。”1月22日,消费者王时亮清点自己当日的“战利品”后发现,除了一件自己喜欢的外套和一双靴子外,另外好几样衣物都是用返券购买的。 王时亮买了一件1799元的外套,返了800元的券,为了能够用券买喜欢的1180元的靴子,只能勉强选了一件799元的毛衣和329元的打底衫等一堆东西,“买了一堆只能算‘将就’的东西。” 不少消费者告诉记者,“满多少送券省现金等方式,让人感觉是零投入,其实这是一种心理错觉。”比如“满200送 (减)100”的活动,只对“200元”的倍数有效,而几乎所有商品的标价都 “恰好”差1元,如399元、599元;在“满300减150”的活动中,大部分商品的原价则是599元或899元。“不多不少,就差1元,巧合还是故意?” 不过商场的让利活动依然很受追捧,根据成都市商务局、成都市零售商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得益于元旦节3天、春节7天的假日经济刺激,成都1500家卖场1月份的单店零售额增幅最高达到28%。 2【探因】平均折扣控制在7.3折尾数定价法屡试不爽 “现在的衣服太敢标价了,一个没听说过牌子的外套都要两三千!”1月23日,网友“陈多多的宝”在微博上抱怨,紧跟其后的留言近百条。市民王娟说,自己月收入4000元,现在商场里衣服价格动辄上千元,“根本买不起。” 有消费者旗帜鲜明地表示,“不参加活动的商品坚决不买。”也有人质疑:“商场是不是先把价格提上去后,再打折促销?” 1月23日,记者在百盛总府店的某品牌女鞋专柜采访到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片区经理,他直言,该品牌2011年的毛利率保持在60%,“成本上涨后,我们就通过提高标价来保证利润”。这位经理强调:“只是标价变了,出厂实际价格并没有太大变化。”很显然,这也是为了给打折预留空间,“这已经是‘潜规则’了,不然新款上市隔一两个星期就要参加商场的让利促销,遭不住。” 在伊藤建设路店的提货卡办理柜台上,一位财务人员告诉记者,业内有个测算,“大部分商场最大可承受的折扣是6.2折左右,因此不论是返券还是省现金的活动,‘尾数定价法’——即用58、99做尾数的标价屡试不爽,他们会将平均折扣缩小至7.3折甚至更小。” 建设路成都华联店某女装品牌相关人士陈春燕则表示,服装、鞋帽、化妆品属于利润高的商品,各大商场一般提点为28%甚至更高,但搞店庆、节日促销的时候,商场和专柜厂商会各自牺牲一部分利润,“比如有些人气很高的品牌,商场愿意主动把点降到8%左右,就是为了让它吸引更多的人,顾客停留时间越长,间接销售额就越多。”当然,商场不会吃亏,“活动期间,大部分参加活动的商品可能只有2成利润,但少部分新款或不参加活动的商品,却拥有8成的利润,这样一综合,利润自然被弥补了一截。” 3【说法】先提价再打折可举报亲和力标价更有说服力 参与2010年、2011年《成都零售业发展报告》撰写的专家之一、成都理工大学商学院副院长花海燕分析认为,年初商场的让利势头凶猛,原因有三:“其一是通货膨胀的影响,成都去年CPI累计上涨5.4%,商家感觉居民捂紧了钱袋子,不让利难以实现销售目标;其二是成都要在2013年前建成西部购物天堂,造势自然猛烈;其三则是商家之间的激烈竞争。”她表示,最近两年,国际著名大型购物中心陆续抢滩成都,大型城市综合体不断涌现,加上原有百货企业开设分店,“这些因素导致企业之间竞争加剧,商家要进行排名,自然会使出浑身解数。” 花海燕直言不讳指出,打折之前提高原价的“潜规则”的确存在,但自从去年某大型超市的“价签门”事件后,国家出台了《零售业促销行为管理办法》,对促销产品的标价有严格规定,如“标价必须是之前7日内的最低成交价”,擅自更改将受到严厉打击。不过她也提醒,一些商场为规避管理,采取花车销售的方式,将花车商品原价全部提前撕去,“直接标个‘199元起’、‘299元起’,甚至‘四折起’,消费者无从查找原价,只能凭自己感觉。”她建议,消费者应理性购物,不要因促销打折买很多不需要的东西。 王府井、伊藤等商场的相关人士直言,为了商场信誉,内部会加大检查力度,严查吊牌价格是否被专柜操作,“如果有疑惑,欢迎消费者向商场相关部门投诉,或直接拨打工商12315、物价部门12358进行投诉。” 但不少消费者的想法显然更 “实惠”一点,王时亮就表示,希望商场能够诚信经营,“少搞点噱头似的打折让利活动,平时的标价更有亲和力,会比一次性的打折更有说服力。” 【延伸阅读】 网络零售将成新战场 成都市零售商行业协会秘书长宋建朝指出,零售行业的发展已裂变出新趋势,“如多业态竞争、增值服务的竞争、电子商务的竞争、城市综合体的竞争等。”花海燕在调查2011年蓉城零售行业现状时也发现,网络零售将成为未来零售渠道的新战场。 记者从成都市商务局获悉,2010年成都电子商务平台企业交易额已突破1000亿元,作为被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商务部等国家八部委授予的首批 “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成都力争到2015年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5000亿元,“网上零售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5.0%。” “当然,这并非意味着传统零售商要退出历史舞台,而是应该更好地结合自身优势去发展线上销售。”花海燕表示,传统零售商利用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将过渡到网络零售业务中去,做大电子商务的市场蛋糕。 □ 本报记者 颜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