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逾六成人不选择投诉? 因为问题食品无法检测?买到了问题食品,百姓首先想到的肯定是希望有关职能部门能作出权威检测、鉴定,但往往事与愿违。今年2月天津惊现“注胶虾”,新华社记者在农贸市场买了两批“注胶虾”样品,试图找相关检测机构检测注入虾体内的“透明物质”为何物,但多家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机构都称“无法检测”,“不知从何下手”。明明肉眼都能看到的“透明物质”,却是“无法检测”,这实在令人不解。而事实上,有关部门推说的无法检测的问题食品绝不仅仅只有“注胶虾”——“检测无门”难道是问题食品的“保护伞”? 因为“不归我管”?还是在“注胶虾”事件里,记者先后致电多个监管部门要求采访,要么被告知“不了解情况”,要么称“不归自己管”。甚至,同一个单位的两个部门之间,也多次互推责任。这样的事情,我们好像都遇见过。 因为“小工商所惹不起大超市”?去年8月,河北邯郸推出有奖举报政策,凡举报问题食品药品被查实,可获奖10万元。有一位律师接连举报10起问题食品,使用各种取证手段,并请工商现场查处,但均无果。工商部门甚至向他坦言,小工商所惹不起大超市。这似乎在提醒我们,如果你在大企业、大超市买到了问题食品,你就自认倒霉吧,一些职能部门还不敢惹他们呢! 因为职能部门养鱼执法?去年4月,山东某县质监局一位食品审查员披露:“现在的财政供养机制不是很顺,收费罚款省局、市局都扣一部分,剩下大约80%是‘自己’的,所有人的工资福利就从收费、罚款中出,这样的监管能没漏洞吗?” 因为无法鉴定的国家标准?现在的很多产品都有一个像模像样的国家标准,不过,你也别太崇拜这个国标。去年8月媒体披露山西老陈醋风波时,有业内人士指出,中国配制食醋标准强调不得使用工业冰醋酸,可怕的是,企业到底使用的是食用冰醋酸还是工业用冰醋酸,目前的技术无法鉴定。所以,这一禁令并没有多少限制效果。 因为要实现“零投诉”?“零投诉”这个热词的由来大家都肯定知道了,要做到“零投诉”,当然也很简单,有关职能部门的投诉、举报电话没人接、没人管,那当然是“零投诉”了。当某些地方和部门矢志追求“零投诉”时,百姓的投诉,当然是“归零”了。 唉,一言以蔽之——监管“打酱油”,百姓很受伤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