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站内搜索:
常委会公报 人事任免 调查研究 一府两院传真
名导超生,又一桩悬案?
时间:2013-05-21 来源: 解放日报 作者:支玲琳

  近日,有关某国际名导超生或面临1.6亿元罚款的消息被传得沸沸扬扬。尽管网友刨根问底、媒体穷追不放,但不知是因为讳莫如深,还是秉持 “清者自清”的原则,当事人就是 “不解释、不回应、不承认”。而当地计生部门在舆论关注下的反应,同样令人玩味。虽然距事件曝光已过去半个多月,连户口复印件都被网友抖露了出来,可有关方面仍在“加紧了解核实”,并表示,因无法进入该导演所住的豪华别墅区, “核查取证难度较大”。

  不同于侦缉难度大、技术要求高的刑事案件,在信息化手段如此发达的年代,人口生育管理照理说还是有据可循的,毕竟已实施数字化管理,且涉及卫生、计生、街道居委、公安等多部门。可有关方面核查进展如此之慢,大有成为 “悬案”之可能,着实出人意料。这桩原本热度止于八卦头条的新闻,也因此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应对网络舆情的 “样本事件”。

  近年来,在网络意见的参与下,由个体事件发酵为群体事件,甚至酿成政府公信危机的教训,已经不胜枚举。而且在网络舆论这个显微镜下, “公” “私”界限正变得日渐模糊,对于公众人物和公务人员,人们更为关注。一包名牌烟、一块名牌表——私人范畴的日常生活细节、行为举止,也能演化为公共范畴的热议话题。个人隐私,不再是民意监督的挡箭牌。

  在此形势下,切实提高应对网络舆情的能力,体现执政能力,这一点业已形成共识。但当汹涌的民意和情绪从四面八方汇集而来之时,该如何化解压力并有效应对,对于不少政府部门和官员来说,并不是一个轻松的命题。于是我们看到,有些地方和部门干脆回避、敷衍, “打太极”淡化焦点、息事宁人;有的自欺欺人,匆匆抛出令人难以信服的结论,结果反而招来更大的质疑,被网络舆论牵着鼻子走。

  面对舆论场的改变,不是所有人都能适应;面对舆论场的改变,磨合与碰撞更在所难免。曾几何时,有官员对媒体无意间道出心声: “网上一些人是在胡说八道”、 “以前没有网络的时候多好啊,想让他们怎么说就怎么说”。几年后的今天,尽管网络平台日渐丰富、舆论已向纵深发展,但持此种心态者,仍不乏其人。形势发展日新月异,可有些部门和官员应对和处理危机的手段依旧老化、薄弱。如近日的刘铁男落马事件,当初有关发言人信誓旦旦,可如今 “网络谣言”却成为“真新闻”。长此以往,若这样的事件一再上演,那么今后网络上煽动性的言论、刺激眼球的爆料、一边倒的呼声,反而会被人们自然接纳为 “真相” “真理”,误导舆论走向。最后损害的,只能是政府的公信力。

  关于如何应对网络舆情,中央领导同志总结得好,要“善待、善用、善管”,要把主动权牢牢掌握在手里。唯有掌握主动权,才能谈得上舆论引导。在此有必要重提著名的危机沟通 “三T原则”:一是以我为主提供情况 (Tell your owntale);二是提供全部情况 (Tell it all);三是尽快提供情况(Tell it fast)。正如近日受到高度关注的 “女青年坠楼”事件,一旦公众质疑得到明确解答,流言不攻自破。我们也期待,这桩名导超生案至今无解,有关方面并非出于 “保护名人资源”的考虑,能尽快给公众一个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