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站内搜索:
首页
综合要闻
领导活动
会议报道
立法工作
监督工作
代表工作
基层人大
观点理论
建言献策
对外交流
机关工作
人民代表大会
常委会会议
主任会议
四川省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专题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实现伟大中国梦 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
践行节能低碳 建设美丽家园
芦山地震专题
四川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专题
学习贯彻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
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
四川省人大常委会
省人大代表
常委会领导
常委会委员
组织机构图
法律法规
法制讲座
大案纪实
反腐追踪
律师事务所
律师信箱
当前位置:
主页
>
文史哲艺欣赏
>
社会大视角
>
专职秘书为什么会成为一个问题?
时间:
2014-05-04
来源:
羊城晚报
昨日的《新京报》报道说,4月24日,《人民日报》海外网发布了习近平在1990年3月与地县办公室干部谈心时的讲话,讲话主题是谈秘书工作,习近平要求秘书不自恃,“不能认为‘机关牌子大、领导靠山硬’而有所依仗、有恃无恐,更不允许滥用领导和办公室的名义谋取个人私利”。报道提到,鉴于一些秘书已成“贪腐掮客”谋个人利益,多地发通知要求取消专职秘书。
如果有人问,现在有多少人在专门从事秘书工作?恐怕谁也说不出个准确的数目。秘书之所以成为一个问题,首先就因为现行秘书配置早已突破制度规定。不必说副部级官员配备专职秘书司空见惯,厅局级乃至县处级官员,又有几个没有专职秘书的?上个月,山东曲阜市委取消秘书配备制度,包括市委书记、市长在内的10个市级领导的专职秘书全部回原岗位工作,而曲阜市不过是一个县级市。早在2003年,四川省就取消了市、县领导专职秘书近2000名,而2005年该省又发通知要求再次清理领导专职秘书,可见反弹之迅速之猛烈。
秘书的存在价值是毋庸置疑的,专职秘书泛滥则会引发大毛病,何况相关制度也规定得很明确。那么,真要解决秘书的问题,就必须下决心在全国范围内、自上而下地开展一次强有力的清理行动,不论官大官小,违规都要纠正。如果只是个别地方的自觉清理,那么就容易形成孤岛效应,清理成果难以巩固,换个领导很快就能卷土重来。为什么?因为别人都还配着秘书,凭什么自己没有呢?
但真要按规定严格清理,阻力恐怕也不小,而阻力还很可能主要不是来自秘书,而来自他们的领导。人们常说秘书离不开领导,实际上一些领导或许更离不开秘书,患上了“秘书依赖症”。有的领导似乎没有秘书,讲话稿就不会写,工作就会失序,生活也会变得一团糟。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可以说有的领导工作能力甚至生活能力都有退化的迹象。大事小情皆由秘书代劳,就在客观上为秘书干政提供了土壤。因此,专职秘书的“普及”,矛盾的主要方面应是一些领导干部的推动。当然,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直至形成如今的普遍性违规压倒正式制度安排的难堪局面。
秘书是领导“身边的人”,工作岗位特殊,理应慎重选人。但从前,往往是我(领导)要一个秘书,你们(组织)帮我找;如今则多是我看中了一个秘书,你们帮我安排。于是,组织在选配专职秘书时,不过是在贯彻领导的意志,而某人成为专职秘书也不过是领导的垂青。这样一来,专职秘书的选配就趋于去组织化,而转为变相的私相授受。一些领导工作调动,常常把原来的秘书也带到新的单位,不知这是否符合规定?显而易见的是,领导和秘书的这种关系,已超出一般的工作关系,隐然形成难以分割的关联甚至不健康的人身依附,发生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现象也就不奇怪了。
在领导身边当了几年秘书,就会得到比较好的安排,升职似乎也比较快,或走上重要领导岗位,或出任一方大员。这样的事例并不鲜见,人们也颇多微词。这当然不是说秘书出身的官员就难堪大任,但他们离开秘书岗位后的工作安排却也不是没有讨论的空间。一些秘书以及秘书出身的官员发生腐败,并不足以构成对整个秘书群体的否定。然而,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来看,庞大的秘书特别是专职秘书的存在,不能不说是一个问题,应当及早提上改革日程。(作者滕朝阳是北京青年评论家)
上一篇:
捍卫“舌尖上的安全”是最大的消费权益
下一篇:
戒网瘾学校缘何成为另一种伤害? ——聚焦戒网瘾学校“培训致人死亡”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