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文史哲艺欣赏 > 文学艺术 >

安灯泡的人

时间:2009-07-17 来源:新华网 作者:刘心武
  

  晚上九点半,她走进厨房,打算给自己煮些馄饨当夜宵。从冰箱里取出馄饨,忽然,厨房天花板上的电灯泡坏了。厨房显得非常晦暗,她先踩小凳,再登上餐椅,小心翼翼地使劲伸臂,指尖才勉强够到那只坏了的灯泡。

    她到灯光明亮的厅里去给物业打电话,值班的人告诉她,电工都下班回家了。她说,其实很简单,只是她个子矮,希望值班的人能来一下……

    她给同层邻居小安和小香两口子打电话。半年前老伴突发心梗,她往老伴嘴里舌下塞硝酸甘油,怎么也塞不进去,急得她冲出家门,猛敲小安和小香家的防盗门。小安和小香一个打120,一个去把她老伴平放在地上,按胸,口对口呼吸……直到老伴的后事料理完毕,小安小香看她平静了,他们才又恢复到见面打招呼、隔墙各自过的状态。那边接电话很慢,拿起电话传过来小安一声“喂”,而且更传来小香的叫骂声:“又是你的哪个心肝?”她本能地挂上电话,愣在那里。

    人们各自生活。多数是在一个共同的屋顶下,叫做“家”的地方。而“家”的核心呢,是两口子。她想到了“鹅毛笔”,堪称她大学时同宿舍的闺中密友。老伴去世一个月后,“鹅毛笔”来她家,环顾一番后说:“你哭不出来,别人不理解,我能不懂吗?他这么干脆利落地去了,对你反而是个解脱。”

    其实她和老伴也说不上有什么矛盾,60岁以后,他们的生活里甚至连拌嘴的浪花也鲜有,在她来说,内心里是嫌老伴太无情趣。夜深人静时,她也曾在失眠时苦苦思索:婚姻的意义究竟是什么?丈夫对于妻子意义何在?

    胡思乱想了多久,她也不知道,只是觉得饿,想吃热馄饨。想起厨房没有光明,堵心,她给“鹅毛笔”打去电话:我是墨水瓶的个子,够不着那灯泡,你“鹅毛笔”正好发挥特长,你浪漫一下,打个车过来,咱俩一起消夜……电话里“鹅毛笔”的笑声有搓麻将的声响伴奏。

    她失落地朝厨房移动,路过没开灯的书房,忽然,她恍惚觉得他还在里面伏案,许多细琐的往事倏地重聚心头,啊,他,老伴如果在,他就是那安灯泡的人啊。他会默默地修理马桶,为她从橱柜最高处取放物品,给她把似乎永不再启动的按摩器恢复功能。

    婚姻的意义一定还很深奥,丈夫的价值一定还很繁多,但是,当她拐进黑暗的厨房时,她锥心镂骨地意识到,她生命中需要一个随时能帮她安灯泡的人……跌坐在那把餐椅上,她痛哭失声。

    (原载《金陵晚报》)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