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文史哲艺欣赏 > 文学艺术 >

手机文学呼之欲出

时间:2009-08-10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 朱玲
  

  如今,几乎人人都随身携带手机。这一新的信息终端,孕育了新的文学名词——“手机文学”。8月6日,中国手机新文学大赛在京启动,意在打造100篇经典手机文学文库。因手机小说当下已风行日本,有预测称,手机文学将成为继网络文学之后最有生命力的一种新文学形式。那么,手机文学究竟路在何方?

  学者张颐武称,网络小说文字量比传统小说大;但手机文学,则要往“短”了走。“我觉得长篇的手机文学,也就能像过去中篇小说的长度,至多7万字。手机做长篇,条件还是有限的。手机文学的出现,可能使得目前已经衰落的中短篇小说以及诗歌得以复活。”

  传统出版人、磨铁图书总裁沈浩波则主张,“长短”于手机文学不是关键点,重要的是得打“轻松牌”。“手机文学首先要求你的旋律特别紧凑,第二语言越浅白越好,越闹腾越好。”出版过手机小说的作者孙扬也表示,手机小说要轻松,“让人觉得没有太大压力,也不用赋予太多精神的东西”。“尽管手机小说需要有精华句子,但这些句子绝不能‘深奥’”。沈浩波称,互联网为草根写作提供了可能,而“通俗是没有边界的,互联网已经把通俗边界越拉越低”,并称“手机一来,十几亿的用户,有可能会导致通俗文学的尺度更没边界”。

  但张颐武强调,越是全民写作,作者越重要。“互联网时代我认为首先是民主的写作,最后还是归结于英雄的写作,也会诞生很多的偶像级写手。”刘震云也表示,“手机跟文学结合起来,也就是载体跟内容的结合”,文学依然是“作者自己长出来的一棵大树”。

  在作家刘震云的概念里,“手机文学”也就适合大家在地铁上用十分钟或者二十分钟阅读。“当十分钟、二十分钟下地铁时心里已经忘记这个事,再上地铁回家时,又想到了——这会是好的手机小说。”刘震云称,手机小说这种文学形式可以用故事来“抓人”,也易于塑造典型人物,此外还适合类似“情景喜剧”的创作,“一章是一个故事”。他自称对“新技术带过来的新形式”特别感兴趣,正准备尝试创作一篇70字之内的文学作品。

  据了解,“手机文学”在中国已走到“呼之欲出”的境地,在目前国内最活跃的手机阅读阵地“空中网小说频道”,每天有超过100万用户借此进行掌上阅读。而此次所有参赛作品,都将发布到xbook.kong.net。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