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文史哲艺欣赏 > 文学艺术 >

你又回到我心上

时间:2009-08-21 来源: 新华网 作者:希子因
  

  一

  我的家乡,有很多好吃的:烤羊肉、浆水面、臊子面、油泼面、芝麻酱涮牛肚、牛肉丸子砂锅、羊尾砂锅、胡辣汤、粉汤羊血、八宝稀饭、酸汤水饺、热炒凉粉、水盆羊肉、小笼包子……还有竹笆市的老樊家(不是樊记)肉夹馍,也更是让人魂牵梦绕。

  记得有一回出差回去,我带着摄制组从火车站打车直接去了竹笆市,吃老樊家肉夹馍。咬了第一口,我的鼻子一酸,泪水就在眼里打转。吃完了才给父母电话,说回来了。

    那次我看到一个玉树临风的男子,衣着很讲究,脚边堆了很多的行李,每件行李贴了国际航班纸贴。他坐在饭馆门外的桌边,看上去刚刚吃完肉夹馍,坐在那里喝水愣神儿,看到我们摄像机有那个台的台标,就微笑着看着,终于说:来这边拍节目?我说,也是回家,下了火车先来吃这个。

    他眼睛就模糊了,说,我从巴黎直接飞回来探亲,也是先来这里吃个肉夹馍。5年没吃了。

    男子离开时,专门过来跟我握握手,无言无语,只是深深点点头。我也紧紧跟他握个手,他推着大堆行李离开时,我的眼睛也模糊了。

      想想我走的那时节,要的东西还太多,要事业,要爱情,要见识,要经历人生……如果那时我知道我想念家乡的吃食会想到悲伤的程度,还会不会背井离乡地远走了呢?

  二

  其实十几年前我离开家乡来北京前,有一份不错的工作,在家乡的省电视台做主持人。

  那时日,我嫌弃家乡,嫌它土,嫌它不够繁华,嫌它节奏缓慢,昏昏沉沉。

  我就这样去了北京。我在北京呆着,忙着经历我的人生,从一个迷瞪的女孩变成目光冷静的女人,而那时家乡似乎在渐渐模糊渐渐远去渐渐被淡忘。但是,一年一年又一年地过去,有一天,家乡却突然回到我的心上。

  那天我在北辰上面的快餐店找吃的,见一碗稀寡的汤水里死气沉沉泡着大块大块的被胡乱撕扯下来的饼子,一个人问小姐,这是什么?小姐说,这是羊肉泡(指羊肉泡馍,下同)。

  她竟然说那刷锅水一样的汤泡一些剩饭饼子是我的羊肉泡!真是气死我了!

  我的羊肉泡,是在那小街深巷里,骑着自行车,七拐八拐,远远闻到香味,就到了。羊肉泡的汤,是用羊骨头羊肉小火轻轻地慢慢地炖了几十个钟头的。还有那泡的饼子,是用一半死面一半发面,烤炉把握火候烤出来的。讲究烤出菊花的图案来,叫做白吉馍。会吃的人,自己慢慢掰,每一粒都掰得跟绿豆一样大小。传说做饭的大师傅是看客下菜的,你掰得越好,他就为你煮得越好吃。

  吃一碗羊肉泡,人生就变得那么巴实了,也许这就叫做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离开家乡的我,很多时日,都在为生活奔忙,于是渐渐地以为忘记了。

  有一日看到几个南方人穿着单薄的西装在北京冬天寒冷的街头踟蹰着寻找吃食,一个哆哆嗦嗦说,赶快买张机票下午就回广州啦,他们北京冷成这个样,又没啥吃呀,他们北京人就会刷羊肉!他把涮羊肉有意说成“刷”羊肉。听了我就莞尔地笑,但是嘴一咧,眼泪就来了。我的羊肉泡呢?我的家乡呢?我羡慕他们下午就回到温暖的家乡广州去了。

  我总是想象我独自一人回到家乡,一个人要一碗羊肉泡,坐在那里把青色的海碗搁在膝盖上,慢慢把饼掰碎。我会选餐馆外的一张小木桌,桌子后面是深深的古巷,南边不到100米就是城墙。城墙上不知谁挂起了红灯笼,天一黑,灯笼就亮了。
  就这样想远了去。那时北京的天黑了,远远近近的灯光和嘈杂。
  乡愁一下子就包围了我。我知道它会就此弥漫,直到我生命的终结。

(原载《美文》2009年第7期,孙悦摘编、整理)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