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文史哲艺欣赏 > 文学艺术 >

文人与美食

时间:2010-01-14 来源:太原晚报 作者:艾里香
  

  文人爱美食,犹如爱他们的文章一样。在现代文学史上,周作人和林语堂都写过论喝谈吃的小品、随笔。周作人的《故乡的野菜》、《苋菜梗》,借回忆故乡的风土习俗,把吃与思乡的情绪结合起来,写得既雅致隽永,又富于人文内涵。而林语堂的小品 《中国人的饮食》则在娓娓道来的聊天气氛中,使我们“真正地享受了吃的欢乐”。文人的文字让我们明白,吃里有文化,有艺术,也有科学。

  梁实秋是散文大家,他擅长写幽默风趣、活泼洒脱的闲适小品。他的《雅舍小品》中有多篇描写美食的文章,文字简洁而余味无穷,写西施舌(一种贝类)、醋溜鱼、狮子头、薄饼的几篇,读来令人大快朵颐。他写老北京的烤鸭、豆汁儿、小吃酸梅汤和糖葫芦,读来更令人口角生津、垂涎欲滴。在他谈吃的文章里,充满了对故乡、故人的怀念,平实的语言里点点滴滴是对生活的感受。

  钱钟书曾在 《吃饭》一文中,深情赞美:“可口好吃的菜还是值得赞美的。这个世界给人弄得混乱颠倒,到处是摩擦冲突,只有两件最和谐的事物总算是人造的:音乐和烹调。”钱钟书和杨绛在英国留学时,受不了房东的粗劣食物而搬了家。迁居后的第一个早晨,钱钟书亲自做了奶茶和烤面包端到床前,杨绛一跃而起,兴奋不已。杨绛说,钱钟书是一个很懂得吃的人,他喜欢带家人去品尝各种馆子,亲自点菜,而且绝对不会失手,这也可算得上是一大本事了。

  在当代文人里,汪曾祺堪称是一位地道的美食家了。他不仅见识广、吃过各种美食,也亲自下厨做得颇有特色的莱肴。他的《故乡的食物》《故乡的野菜》和《故乡元宵》等名篇都把食物、吃喝和故乡的习俗人情或直接或间接地糅合在一起,写得睿智形象、情趣盎然,引起今人无尽的遐思和向往。

  这些文人关于美食的文字,赋予了诸多普通食物鲜明的审美意义,以至家乡的野菜和寻常食物都浸染了情感,富有了生命意义。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