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天空细雨绵绵。 我怀着莫名的心情走进了电影院,观看了向往已久的《建党伟业》。之所以说莫名,因为我连自己都搞不懂是什么样的心情。仅仅是因为单位派发的电影票,而完成政治任务?我想不尽然。其实,我更多的是怀着一种感恩的心情,一种激动的心情观看了这部党史电影。 电影侧重演绎了军阀混战、五四运动、中共一大召开的情节,很多场面让我热血沸腾、激情澎湃。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开了历史的倒车,那是自绝于人民的败作。五四运动,火烧赵家楼,点燃了国人胸中的怒火,学生代表振臂高呼,为的是人民,为的是中华。中共一大的召开,历史的定格了建党伟业,李大钊、陈独秀等一辈革命者执着的追求和探索,为建党开辟了金光大道。 我自认为喜欢历史,无论是书刊还是网络,我了解得更多的是历史,总想找出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为自己积累一些阅历。因为古人说过,以史为为鉴,可以知兴替。其实,历史总会为世人昭示一些经验和教训,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 此时,我有一种肤浅的认识。无论是光复会、同盟会,还是早先的国民党,无数先烈为了中华之崛起都进行了艰苦卓绝、前赴后继的斗争,都在誓死探索救国的真理,他们将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上永垂不朽。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失败,才有共产党人孜孜不倦的追求,才找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真理。 建党初期,全国五十多名党员,作为一个政党,微薄的力量真的能够带领四万万同胞开天辟地吗?也许在当时很多人都很怀疑,很彷徨。我在阅读一些党史了解到,中共一大13名代表中,真正看到了新中国曙光的只有毛泽东和董必武。13名党代表中,有的光荣的牺牲了,如何叔衡、邓恩铭、王尽美、陈潭秋,我们应该永远的怀念他们,正是他们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了新中国;有的脱党了,如陈公博、李达、李汉俊、包惠僧,有的被开除了,如张国焘、刘静仁,那是他们当初立场不坚定,从内心怀疑了马克思主义;最可悲的应数周佛海,最终沦落为汉奸,与人民为敌,落得个身败名裂的可悲下场。我在想,他们曾经都有美好的梦想,都曾想为人民做点实事,为改变国运而奋斗不息,可是谁又坚韧的走到了最后,始终不渝的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甚至献出宝贵的生命,那才是真正的革命,真正的胜利者。所以才有了“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一个毛泽东”这脍炙人口的歌声。也正如小平同志说过:“如果没有毛泽东同志、我们党,中国革命可能至今在黑暗当中。” 在观看电影时,很多细节,很多场面,我曾几乎几度落泪,可我还是强忍了,抑制了那份情感。朱德顽强的战斗,青筋布满额头,用精准的枪法改变了战局,这是何等的英勇,我激动得差点落泪;陈独秀、毛泽东、邓中夏等满腔热情的演讲,我感动得差点落泪;蔡将军与小凤仙依依惜别的场景,让我为那份忠贞的爱情而差点落泪;顾维均在巴黎和约上拒绝签字,拂袖而去,那是何等的豪迈,我差点为了有这样挺起胸膛的国人而落泪。 嘉兴湖上红船缓缓前行,如一轮红日冉冉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