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站内搜索:
常委会公报 人事任免 调查研究 一府两院传真
历史的暗香
时间:2011-11-11 来源:四川日报 作者:姜明

  开栏小语
  书香墨趣,艺人艺事,小栏目“艺犹未尽”今日开张。以文化的目光审读人生,以人生的况味领略文化,在这个小栏目里,我们将尝试用知性的语言和视角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对美的发现。艺无止境,意,犹未尽。
  近读董桥新著《故事》,感喟良多。董先生是我最钦重的学者之一,其书画和文字学养,阔步海内外华语文坛。《故事》讲的都是藏人藏事藏品,文字练达而情趣盎然,古意十足而新风扑面,读来好不美哉。特别是他讲的自己年少时的那个故事,说一长者赠他以琀玉,嘱他放身上可保平安。“你真的相信这些吗?”少年董桥大着胆子问。老先生道:“不要问我这样聪明的问题,我向来甘心做个快乐的笨人!”董桥立马呆住,为自己年少的浅薄而愧疚。读及此处我也呆住了,好多过去想不明白的道理,好比醍醐灌顶,顿悟了,通透了。
  年少时总是很疑惑,为什么竟会有人对老古董感兴趣。老旧残败,理当弃之如敝屣,居然有人视若珍宝,甘之如饴,简直不可理喻。更让人想不通的是,那些破败之物,居然价值远比时令新鲜的东西昂贵得多。这倒也罢了,而且、甚至、竟然还有人抢着购买。真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稍及年长,看法有所改变;近年以来,不知心性变了,还是年岁到了,竟然也对古玩有了些兴趣,虽未专攻,似已启蒙,每有藏品藏事,也好凑个热闹,图个开心。不过收藏这档子事,须得有钱、有闲、有情趣,三者得兼方才尽知其美;我有情趣,但是没钱没闲,对于收藏,当然只能如隙中窥月,我意在月之皎皎,身上仅着光斑点点。罢罢罢,虽是光斑,也算是历史的倒影,也有岁月的暗香,不能实物把玩,未必就不能沾染几绺雅兴?
  时之中国,愚钝如我者,竟都有了收藏之冲动,可以想见,作为一项事业,必然大有人为,作为一项产业,其势蓬勃,方兴未艾。究其原因,当然不乏功利因素,藏品炒来炒去,价格翻了又翻;炒作,某种意义上已让收藏的本来意义失去依傍,收藏甚至成了某些人投机取巧、牟取暴利的工具。高雅的怡情行为如此这般渐行渐远,难怪好些有识之士只好仰头喟叹:收藏,不再有暗香,只剩下铜臭了。
  我的看法不大一样,理由有二:一、暗香与铜臭未必不能兼容;二、把玩藏品固然有暗香萦怀,而倒腾藏品未必就一定充满铜臭,更何况,铜未必就臭。而且我还认为,对于藏品而言,贩客与爱家同样重要,他们都是在传承文化,寄寓情怀,无非是社会分工不同而已。
  为什么说贩客与爱家同样重要?藏品,固然有人将之看作是钱,一见藏品就说这个能值多少钱,但是,在探询、了解和求证藏品价值的过程中,容不得任何的冒渎和轻慢,他的心性一定会得以焠炼。试想,一块美玉,经千年传递而肌理曼妙,任你何等铁石心肠,见之又如何能不粲然开颜;一个紫檀笔筒,经人长年摩挲表面添长了薄膜般的光熠,你道抚摸如水,哪知岁月如刀,任你如何大大咧咧,在这样的宝贝面前,你又如何不叹人生之短暂,如何不争朝夕之功夫!藏品是有灵的,风物之聚散,人心之得失,均逃不过历史和前人前仆后继传承下来的那些个温香软玉,那些个田黄和绢扇!
  正因为此,甚至还可以这样说,收藏之冷热,印证国运之衰盛,不是有古话吗,乱世黄金,盛世古玩,人人乐于收藏,个个精通交易,不正是国运勃兴、举民安康的最好写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