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上周发布“中国作家富豪榜”,令人百感交集。尽管那些作家致富有道或是有术,但我并不因此认为,靠那些富豪作家能够振兴繁荣中国文化。诚如舆论普遍认为,尽管中国作家近年不断涌现富豪,但无论怎样看,这些富豪作家要成为旷世文豪不是一般的难。甚至我还认为,登上这个富豪榜的一些文人作品,借用网络流行语句:神马都是浮云。这是一个很具讽刺的鲜明反差:中国目前并不缺乏不断涌现的富豪文人,但缺大量优秀的文化作品。 从我们自身的文化需求看,文化市场并不如这些登上富豪榜的文人一样耀眼和富足。以受众最多的电视为例,荧屏上总是翻来覆去的乾隆、康熙,一直折腾到2000多年前的汉武帝。很奇怪的是,为何那么多剧作家、导演喜欢把作古多时的帝王阴魂搬上屏幕?而且故事剧情雷同。表现当代社会生活的国产电视剧似乎也不少,却也乏善可陈,不是故事情节虚假,就是细节漏洞百出。既缺少深刻展示现实社会生活情景的亮点,又很难给人以审美享受。 不久前召开的“2011中国版权年会”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坦言,时下我国的文艺作品创造力还不够。据新闻出版总署的统计,我们一年出版的文艺作品数量并不少,但是公众知道、阅读、观赏和喜欢的不多。原因就在这些作品绝大部分缺乏创新能力,百分之九十属于重复、复制和模仿。柳斌杰还认为,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国人喜欢看外国大片的原委,因为国内作品缺乏创意和传播能力。他所提到的普遍缺乏创新的文艺作品,仅仅是文化精神食粮中的一个部分。 整体低下的创新能力,折射出我国文化大环境的现状。这样的现状,显然与建设文化强国的目标相去甚远。不革除当前文化领域中较为普遍存在的模仿、复制甚或抄袭的陋习和不良风气,创新就难以打破桎梏,文化强国就只能是一种愿景。 我还曾记得当年刚上小学时,观看国产动画片“大闹天宫”时的情景。少年的心,曾为此激动好久好久,聪明可爱的美猴王留下的记忆至今难以磨灭。但遗憾的是,“大闹天宫”这样具有浓郁民族文化特色的好作品已多年不见。当前被一些舆论追捧的国内动漫作品,其中更多的是日韩文化元素和表现形式,模仿复制的痕迹十分明显。即便登上作家富豪榜的南派三叔,写作路子蹈循金庸、梁羽生的痕迹显而易见,文学底蕴却相去甚远。如此模仿复制,显然难以生产和提供群众喜闻乐见、又真正能够提升民族文化素质和民族精神的优质文化产品。 文化的创新和创造力,正是被当前存在的模仿、复制所扼杀。相当一部分文化人心态浮躁,在尚不健全的文化市场环境下,一味追逐商业利益,过于注重功利性。这是文化产品生产领域的主观原因。从客观环境而言,对于盗版侵权行为的惩处,在很多地方仅被纳入文化市场的整顿范畴,而很少严格依照法律作为刑事犯罪予以有效打击,使得合法版权和正当权益保护不到位,严重地影响了文化创新的积极性。 创新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永恒主题,创新对于文化发展的重要性也自不待言。对于文化人而言,树立怎样的核心价值观,提升自身文化修养和素质,非常重要。对于社会,尤其是政府而言,如何保护、激励文化创新和创造力,也是责无旁贷。 如果有一天,代替这个“作家富豪榜”出现在公众眼前的是“作家文豪榜”,文化创新也就真正进入正轨了。 (作者系本报首席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