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韩林芳
秋色笼罩的十月,我们应邀到了以剪纸闻名的唤马镇。那时候,暮色刚刚退去,镇场上那条成坡度向前延伸的街道,在路灯的照耀下,静谧而柔软。 唤马地处川北大巴山支脉九龙山南麓,嘉陵江支流宋江中段北岸,境内碧波荡漾,群山起伏。山水之间,蕴藏着的民间剪纸奇艺,可以随意间勾勒出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画图。 在唤马,谈及剪纸,无人不晓。据县志记载,唤马场原名竹溪。三国时代,蜀将张飞镇守阆中,前往汉中古道。途中驻骑小憩,因观村姑剪纸献艺而坐骑走失,后在竹溪将马唤回。当时,艺人用剪纸记录下了这一历史故事。后又有民间艺人将这故事制成皮影广为传颂,农舍店家剪其肖像贴于门户,以镇邪祛灾,曰之“呼飞将军”。唤马剪纸由此繁衍、传承,并派生出以剪纸为基础的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形成了以李氏、仲氏、刘氏、苟氏等民间传承艺人为代表的独特的艺术风格。 一位仲姓老人告诉我们,唤马剪纸既有北方剪纸之粗犷、又有南方剪纸之典雅,善于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粗中有细、拙中有巧,媚而不俗,艺术表现通俗、亲切,巧拙融合。唤马剪纸多是自发式、家庭式传承,很少有固定的师徒关系,技术普及、参与广泛。近几年,又延伸到农村五匠(石、术、土、陶、编)等行业,融入到社会生活各方面,派生出各具风格的艺术表现形式。他们这里,家家都有人会剪纸。老人说完,就着身边的一张报纸,从窗台上取下剪刀,咔嚓几刀,一头形状逼真的水牛便跃然眼前。老人说,随着当地很多青壮年外出务工,唤马剪纸也被带到外地,很受欢迎。逢年过节,他们回到唤马,自发组织或积极参加当地政府组织的剪纸比赛,都以能回来交流、检验自己的剪纸艺术为荣。 老人告诉我们,而今的唤马剪纸,还走进了校园,成为当地中小学校技能教育的必修课。他建议我们去学校看看。 去的时候,恰逢一个班在上剪纸月赛课。 孩子们的课桌上摆放着大小不一、色彩各异的纸张。老师一声“开始”后,无数双小手快速翻飞,只见片片彩纸飞舞。老师介绍说,孩子们有的在做对称、叠式剪影,有的在做图模阴阳剪影,有的做的是图模雕、刻、凿、钻刻纸,有的做的是双手撕图撕纸。不一会儿,一件件生动活泼的剪纸作品,便诞生在孩子们手中。 从老师那里我们了解到,唤马剪纸历经1700多年的演变,特别是近年来当地采取系列措施弘扬和挖掘唤马剪纸,举办剪纸艺术节,开展剪纸艺术巡展、剪纸比赛活动,选送优秀作品参加国际国内剪纸大赛等,使以唤马剪纸为载体的社区文化和庭院文化不断升华。近十年创作的作品中,有的被国家博物馆收藏,有的在全国参赛获奖,有的作品编入四川省中、小学美术教材,有数百件在国内刊物发表并收入选集;而今,有数十位剪纸艺人把剪纸作品转变为商品,投入市场开发和营销,唤马镇有4500多人能参与剪纸。1999年,唤马镇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剪纸)之乡,2007年,唤马剪纸入选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离开唤马的时候,脑海中一再浮现一幅骏马图,那几匹神态各异的马,栩栩如生,线条简洁,在画图下方一片绿草的映衬下,呼之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