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的重点选题,全国美术界代表热议创作—— 河姆渡文化、赤壁之战、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的150个重点选题,涵盖了自公元前至1840年这段漫长的历史发展时期,美术家们将用五年的时间“画说历史”。如何让五千年文明史栩栩如生地呈现出来?面对挑战,四川本土画家是否做好了准备? 7月24日,迄今为止国内最大规模的主题性美术创作工程——“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创作动员大会上,来自全国的美术界代表热议创作。 □本报记者 裴蕾 刘若辰 是时代赋予的机遇,更是历史性的挑战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要选取150个具有代表性的题材非常不易。”中央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孙景波说,这将是中国美术史、艺术史上的标志性事件,但这样有分量的、宏大叙事的作品对画家来说颇有创作难度。 在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曹春生看来,这是时代赋予美术家的机遇,老一辈美术家为后人留下了几座 “纪念碑”,现在的年轻艺术家施展才华的环境宽松,更要肩负起出精品的责任。 这次美术创作工程的另一个突破是,艺术种类更丰富。过去重大历史题材由“国画、油画、雕塑”扛大旗,这次,像版画、漆画等艺术种类也能大展拳脚。广州美术学院院长黎明说:“历史性的机会摆在我们面前,能不能命中靶心就是我们艺术家的事了。”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国家画院版画院副院长代大权认为,这是机遇也是压力:“过去版画以小图像表现小情趣,在重大题材上长期缺席,无扛鼎之作。”若按初步拟定的10%的版画作品比例,至少需要15位能扛起重任的版画家,这对版画界来说,是全新挑战。 美术家们面临的最大挑战在历史。“过去有的作品气氛像、长得不像,有的服装像、脸不像。”内蒙古自治区文联主席巴特尔提出:“这次题材中涉及蒙古族的有10个左右,希望民族题材的创作者多了解民族的历史,才能真实地反映我们的生活。” 江苏省美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尹石表示,重大历史题材的画作要达到艺术和学术的水准,光凭画家是不行的,一定要有历史学家参与。历史系列画作“匈奴与中原”有一个完整的创作团队,多位历史学家在幕后做了许多工作,完成的文案多达百万字。 四川画家跃跃欲试 “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启动以来,我们已向全川美协会员、艺术机构、大专院校公布了全部150个题材。”省美协秘书长梁时民告诉记者,川内很多画家已开始草图创作,表现出相当高的创作热情。 四川艺术家如何才能在这次美术“海选”中脱颖而出?“这些题材中,像大禹治水、长江揽胜、茶马古道等都与四川有很深的关系,希望艺术家们立足本土进行挖掘,会更有优势。”梁时民表示,历史题材的画作必须注意处理好历史性与现实性之间的关系,画出新意。 “这一美术工程是历史赋予当代画家的使命,四川画家应该当仁不让。”著名画家管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