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站内搜索:
常委会公报 人事任免 调查研究 一府两院传真
“巴蜀文化大家”引人关注
时间:2013-03-26 来源:四川日报 作者:吴晓铃

  3月22日,四川日报、四川日报网和四川在线联合推出大型跨媒体系列文化访谈栏目“巴蜀文化大家”。开篇人物马识途长达6500多字的整版专访,展现了这位世纪老人波澜壮阔的人生。在口述实录式的行文中,99岁的马识途在言谈间表现的睿智,以及面对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时体现出的豁达,吸引了众多读者的关注。
  大师风范引人称道
  据了解,本次“巴蜀文化大家”大型访谈,选择了一系列巴蜀大地上德艺双馨的文化老人。他们用自己的学养和建树,为中国文化和巴蜀文化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其中既有作品在多年以后仍被姜文改成电影的马识途,也有以一部《潘金莲》轰动剧坛的巴蜀鬼才魏明伦。另外,舞蹈编导冷茂弘当年如何编排出经典民族舞《快乐的啰嗦》,剧作家徐棻为何痴迷川剧多年在80岁高龄仍在创作,作为巴金的侄子,李致眼里的巴金又是何种形象……对巴蜀文化大家的关注,并且以口述实录式的方式呈现,将为读者勾勒出巴蜀文化的一座座高峰,记录下文化大家不同凡响的人生轨迹。《我没有终身成就,只有终身遗憾》,系列访谈的首篇报道马识途专访在3月22日出炉后,立刻在读者和业内引起巨大反响。网友“天狼星”表示,他以前只知道马识途与巴金、张秀熟、沙汀、艾芜并称“蜀中五老”,没想到老人半个多世纪以前创作的《夜谭十记》,至今仍会被改编为电影,可见其作品生命力的旺盛。“仔细看完访谈,马老果然有大师风范。”
  四川省作协副主席曹纪祖则认为,在巴蜀文化的历史上,有一大批文化大家的地位不可替代。“以马识途为代表的一批文化大师,是巴蜀文化的宝贵财富和灵魂性人物。宣传他们,对四川的文学发展和文化建设,以至人们精神素质的提高,都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尤其在当下一些媒体功利式地追逐娱乐明星,猎奇、猎艳之际,推出巴蜀文化大师的厚重访谈,眼光高远,非常值得称道,也很能抓住读者。”曹纪祖尤其欣赏此次平面媒体与网络视频立体传播互动发力的新方式,“文字和视频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呈现效果更生动直接,影响也会更加广泛。”
关注大师传递正能量
  在浅阅读时代,以口述历史的方式关注一群“老人”,似乎很难引起读者兴趣。不过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读者对“巴蜀文化大家”系列访谈开篇之作马识途专访评价颇高,“不仅可以亲耳听到马识途摆的老龙门阵,老人家自谦和豁达的心态,也值得现在的人学习。”两度获得戏剧“梅花奖”的著名川剧演员陈巧茹坦言,她从马识途、徐棻等巴蜀文化大家身上学到了太多东西。“我记得马老勉励魏明伦老师继续创作时说,他现在99岁高龄了,还在学习新生事物。他们都没有落伍,那我们这些小字辈更应该努力。”陈巧茹正在排演徐棻创作的川剧《卓文君》,对这位多年合作的良师更是钦慕有加。“徐老师今年已经80岁了,很多艺术观念比年轻人还超前。就在几天以前,她还去看了电影版的《悲惨世界》,从中汲取它的音乐精华。在此以前,她已经看过话剧版和音乐剧版。在文化大家身上,我看到了对艺术执着的爱,和孜孜不倦不断创新的精神,他们也是引领并推动我们前进的正能量。”
  从本周起的每个周五,四川日报·天府周末将继续推出“巴蜀文化大家”访谈,浓缩活着的巴蜀文化史,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