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全国优秀曲艺作品颁奖典礼暨中国曲协‘送欢笑’专场演出”在成都举行。演出前夕,本报记者对中国曲协主席、著名相声演员姜昆进行了专访。在访谈中,姜昆表示,传统曲艺现在正面临最好的机遇。而对于曲艺创新,姜昆说曲艺艺术本身就是在不断地革自己的命。 记者:这次全国年度优秀曲艺作品,四川编剧严西秀创作的谐剧《麻将人生》获得金奖。这个金奖为什么评给谐剧? 姜昆:我特别喜欢谐剧,很高雅,文学性和艺术水准都非常高。严西秀这几十年矢志不渝,为谐剧创作了大量作品,艺术水平和文学性都非常高,造就了一大批谐剧演员。我想我们必须给严西秀这样的奖项。 记者:现在曲艺给人的感觉是不景气,没演员没观众。您怎么看? 姜昆:曲艺不缺演员不缺观众,关键是缺好作品。广东粤曲,光曲艺社就有3000多家;湖南祁东渔鼓,家家户户都在唱。电影《泰囧》为什么卖了12个亿?这说明中国缺少喜剧,说明我们的生活中特别需要有欢乐。曲艺本身就是笑的艺术,相声、小品都要甩包袱,所以我认为曲艺正面临最好的机遇,我们的机会来了。 记者:您认为这是一个机遇。那么机遇来了,曲艺怎么抓住呢? 姜昆:关键还是要有好的作品。钱钟书曾经说过:无亵不笑。相声就是要亵渎看起来很神圣的东西,就是要亵渎那些很丑恶的、不齿于人的东西。老百姓对旧的东西的不满,甚至是传统中不敢碰触的一些话题,都应该成为相声、小品亵渎的对象。 相声、小品以及所有的曲艺从来都是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们应该坐下来冷静分析,什么是这个时代需要的东西,每个人都应该投入生活,聆听老百姓的呼声。用时代的语言,讲老百姓的呼声。 记者:成都有两个“80后”相声团体,他们不仅借用传统相声框架,加入很多接轨时尚、接地气的包袱,还运用微博、网络等方式来“卖”相声。对于这些改变,您怎么看? 姜昆:我觉得这些尝试都无可厚非,100年前的相声肯定和我们现在听的相声不一样。曲艺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在不断革自己过去的命。每个曲艺家都应该是革命者。 最近几年,曲艺小剧场十分活跃,很多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已经占领了新媒体说唱艺术的舞台。其实无论是“80后”、“90后”甚至“00后”,他们的投入会给中国的曲艺事业带来春天。不能再让我这个60多岁的人在舞台上折腾了。我已经在春晚的舞台上干了30年,不能再让我干30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