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站内搜索:
常委会公报 人事任免 调查研究 一府两院传真
寻访“天府之国”的源头之水
时间:2013-04-24 来源:中国作家网 作者:李兰贵

  都江堰,一个美丽的地方,千百年来,都江堰的水,源源不断地流向了四川的“天府之国,”都江堰的水源,像一个编织在“天府之国”里密密麻麻的蜘蛛网,在这块神奇、富庶的土地上呈现出一个扇形,日夜不停地浇灌着这里的千里沃野,万顷良田,养育了世世代代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民。都江堰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在世界水历史上,它开发最早,受益最长,是世界上唯一留存的无坝引水的水利工程。

  2006年7月的一天,我和老伴儿慕名来到了这里,寻访“天府之国”的源头之水。

  来到了都江堰,这里依山旁水,十分开阔,只见涛涛不断的岷江之水从宝瓶口奔流而下,让每一个来这里的参观的人无不感到惊叹!在参观的过程中我们得知,都江堰水利工程是由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于公元前256年左右修建的,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都江堰的修建,当时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解决了成都平原水患成灾的问题,都江堰距离成都仅有50公里,落差却达到270多米,每当水患来临的时候,成都平原都会一片汪洋。另一个原因是,战国时期,战争不断,人民渴望统一,停止战乱,当时的秦国认识到蜀国在统一中的重要地位, “得蜀则得楚,楚亡则天下并矣”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秦国委派了知天文,懂地理的李冰修建都江堰。

  如何把一座横在岷江前面的山峰劈开,引流而下呢,导游向我们讲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传说在当时条件十分落后的情况下,李冰父子经过不断地总结和实验,找到了开山劈石的一个办法,这里的岩石非常地坚硬,人们首先用火燃烧坚硬的岩石,然后,再用岷江里的凉水泼向被火烘烤过的岩石,结果坚硬的岩石会一层一层地脱落,虽然速度较慢,可还是为劈山引水找到了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经过8年时间的艰苦努力,终于完成了世界上闻名的集防洪、灌溉、航运为一体的综合水利工程。

  为了保证都江堰引水灌溉和抗灾分洪的作用。李冰采用中流作堰的方法,在岷江峡内用石块砌成石埂,叫都江鱼嘴,也叫分水鱼嘴。鱼嘴是一个分水的建筑工程,把岷江水流一分为二。东边的叫内江,供灌溉渠用水;西边的叫外江,是岷江的正流。又在灌县城附近的岷江南岸筑了离碓(同堆),离碓就是开凿岩石后被隔开的石堆,夹在内外江之间。离碓的东侧是内江的水口,称宝瓶口,具有节制水流的功用。夏季岷江水涨,都江鱼嘴淹没了,离碓就成为第二道分水处

  鱼嘴的建成,将自动分配内外江江水的流量,形成了这里的“四六分水”,枯水季节水位较低,则60%的江水流入河床低的内江,保证了成都平原的生产生活用水;而当洪水来临,由于水位较高,于是大部分江水从江面较宽的外江排走。

  为了保证宝瓶口不被泥沙淤塞内江和宝瓶口水道,李冰还修建了飞沙堰工程,以保证内江无灾害。在溢洪道前修有弯道,江水形成环流,江水超过堰顶时洪水中夹带的泥石便流入到外江,这样保障内江灌溉区免遭水灾;同时,漫过飞沙堰流入外江的水流产生了游涡,由于离心作用,泥砂和石头都会被抛过飞沙堰,有效地减少泥沙在宝瓶口周围的沉积,当内江水位过高的时候,洪水就经由平水槽漫过飞沙堰流入外江,使得进入宝瓶口的水量不致太大。

  在都江堰参观过程中,听着导游 的讲述,体验着眼前的分水鱼嘴、宝瓶口,飞沙堰,望着宝瓶口对面山坡上的二王庙,(李冰父子庙)让我浮想联翩,敬佩不已,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勤劳精神感动了我,我为都江堰水利工程科学设计和施工所深深震撼,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流速湍急的岷江经过这里出峡,日夜浇灌着成都平原,造福于这里世世代代的人民。

  经过鱼嘴和宝瓶口,江对岸半山腰中的二王庙展现在我的眼前,连接岷江江水两岸的是一座铁索浮桥,它像一个婴儿的摇篮,轻轻地摇动在岷江的身旁,又像一个古老的栈道,日夜伴随着奔腾不息的岷江之水,摆渡着来这里观光游览的人们,它还像一个天梯,承载着千百年来人们的梦想,饮水思源,感叹着古代劳动人们的智慧和力量。当我站在浮桥上时,风起浪急,浮桥左右摇摆起来,站立不稳,我急忙搀扶着老伴,不敢再往下观看,望着江对岸的二王庙,多少往日劳动人民开山劈石、砌筑石埂、修建飞沙堰的劳动场景,似乎展现在我的眼前,历历在目一般,我从我的内心里敬佩他们,歌颂他们,赞美他们。

  怀着十分敬仰的心情,我和老伴儿一起,来到了位于都江堰西门外的玉垒山麓的二王庙。为纪念李冰父子,当地人们为他们修建了二王庙,金黄色的琉璃瓦,古典建筑中的飞檐,典雅的古代楼阁式建筑,掩映在青山绿水的深处,走进二王庙,李冰父子的塑像端坐在正堂中央,造型逼真,栩栩如生,千百年来,来这里纪念的人们络绎不绝,香火不断。

  漫步在宝瓶口清澈江水的江岸旁,阳光散发出炙热的光线,一阵风吹来,我忽然感到了江面上的丝丝凉意,当我们来到位于都江堰宝瓶口下侧的,岷江内江上的南桥的时候,很多当地的老人手拿蒲扇在这里乘凉,静静地听着岷江水的歌唱,脚下的岷江之水生生不息,日夜奔流,滋润了天府之国广袤的平原和沃土。 2008年5月12都江堰经过汶川大地震的考验,安然无恙,古老的都江堰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继续演绎着它永远不变的神话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