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画人,艺术养心。
文化无国界。人们通常用文化、政治、经济、宗教、艺术等方式把握世界。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解决了“肚皮”问题,而没有解决好“心灵”问题,此议似有一定道理。
现在流行一句话叫“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报告通篇都在讲文化,实属首创。这里,很显然,并不是什么文化都可以引领世界潮流,引领时代风气之先。
“现代文化”就有资格引领,也只有彰显出现代的世界的未来的和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方能真正筑牢、提升并引导整个民族精神的根与魂。
关于“现代文化”,人们各抒胸臆,言论不一,但主要的仍集中在文化的内核、相互关联及创新发展方面。在新疆,张春贤书记在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报告中作了如下阐述:现代文化是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方向,以爱国主义和时代精神为特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传承和提升区域特色文化,吸收和借鉴世界优秀文化成果,适应现代化本质要求的文化。现代文化的内涵主要是现代知识、现代观念、现代制度,包括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生产方式、现代生活方式、现代艺术等。现代文化的核心就是引领人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实现人的现代化和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这个阐述突出了“现代文化”的现代性要素。由此可见,现代文化是伴随现代化进程,中华民族在继承自身优秀传统文化并吸收人类文明一切优秀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发展、改革、借鉴和创新而形成的具有鲜明时代特点和内容、能够适应和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的新的整体文化形态。
延伸一步讲,现代文化就是由不断完善和改良人类生存状态的现代知识、现代制度和现代观念组成的有机整体。其中,现代知识是现代文化的基础,现代制度是现代文化的核心,现代观念是现代文化的灵魂。知识指包括实践经验在内的关于自然和社会的所有认知;制度指规范人类行为的规章、秩序、伦理道德和习俗;观念指思想、信仰、道德和价值观念体系。
弄清了什么是“现代文化”,而它终究要引领什么,便可顺势浮出水面了。简言之,文化主要引领经济、政治、社会、生态文明和综合国力;文化还要不断繁荣发展并主动引领自身,比如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中国当代文化艺术的建设与发展、文化体制的进一步改革、文化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以及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打造、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方式、策略与实践和中西文化的碰撞、沟通与交流等。可以说,这一系列课题,要求我们必须做出理论与实践方面的最恰当与合理的回应。
理由之一:文化引领的时代就是阳光普照在我们身上。经济的发展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的一部分,而脱离人或文化背景的发展是一种没有灵魂的发展。世界经济和产业的发展已经越来越文化化了。世界文化与发展委员会推出的题为《我们创造的多样性》报告指出,发展不仅包括得到商品和服务,而且还包括过上充实的、满意的、有价值的和值得珍惜的共同生活,使整个人类的生活多姿多彩。因此,文化作为发展的手段尽管很重要,但它最终不能降到只作为经济发展的促进者这样一个次要的地位。
理由之二:文化创造是人类进步的源泉。文化政策的概念必须相应地扩大,任何针对发展的政策都必须对文化本身保持敏感,并受到文化的激发……这就意味着,提高政治和管理、技术、工商业、教育、社会与社区发展方面的创造性——当然还有艺术,还要注意研究迄今为止被忽视了的文化、发展和政治组织形式的整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文化政策促进发展行动计划》中指出:对今日世界来说,文化间的对话成为最主要的文化和政治挑战之一。文化政策应该致力于创造一种多元共同体的国家意识……将其植根于男性和女性都能接受的价值观之上,并为国家所有成员提供得以介入的机会、空间和声音。
理由之三:文化的繁荣是发展的最高目标。换言之,“可持续发展和文化繁荣是互相依靠的。”当今世界的竞争,不再仅仅是政治和经济的竞争,更是一场更大规模和范围内的文化的竞争。文化软实力与文化生产力的发展已成为全球最核心的竞争领域。因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是人类生命繁衍、财富创造的物质文明发展史,更是人类文化积累、文明传承的精神文明发展史。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镌刻着文化进步的烙印。
理由之四:文化是鼓舞整个民族发展兴旺的旗帜。当今世界各国对自身的文化资源越来越重视了。国外学者认为,在西方,如今的文化已变得至高无上。文化已成为西方文明中最具活力的成分,其能量已超过技术本身。美国人称: “美国文化是美国智慧和创造精神积聚而成的一种资本。这种特殊的资本既是人类成就和历史的宝藏,也是人类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源泉。”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以四个“越来越”精辟概括了当代文化的变革:当代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这说明,我国文化发展的理念已经成为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建设成为我国经济、政治、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有力舆论支持和良好文化条件。
应该说,这是世界各国发展的大势,也是世界各国人民寻求共同的话语权和平衡各种利益关系之必需。在全球一体化进程中,人们开始寻找失去的文化,包括一个民族文化的根。在这样的呼唤下,“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思想理念被迅速推向了前台,并为人们所倚重、吸纳、重塑和传扬。
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不仅在于它的经济的强大,还在于它的文化的强大。一个拥有思想和灵魂,并提出了普适性价值观的民族,无疑是一个强大的民族。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不是靠政治宣传,不是靠意识形态的传播,根本的是要靠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如果许多国家的人不仅崇尚中国人的文化观念和生活方式,还流行具有中国文化特点的时尚产品,中国的文化就真正地走出去了。
文化是春风化雨的结晶,文化的方向就是心的方向。为此,现在乃至未来,我们要自觉坚定地、不遗余力地下好文化这盘棋:坚持现代文化引领,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文化创新,有力促进文化事业的大繁荣大发展。
显然,这个发展是具有实质性的——人们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发展。它需要以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文化来引领,以工业文化和工业思维来引领,以现代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来引领,以一体多元、包容开放、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来引领,以实际行动来夯实文化软实力,最终提升在国际文化中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现代文化的目标是人,是全面发展的人。文化的终极目标就是“以文化人”。只有各民族文化真正交融、吸收、尊重、欣赏了,这个文化才能真正产生凝聚力,从而起到切实引领和推动社会全面快速发展的积极作用。
一个民族精神的凝聚、国力的强盛、民生的幸福与否,主要在于文化。经济和其他方面只能是支撑,而文化才是根本,是灵魂,是源泉,是真正挺起的冲锋的号角!这是由现代文化本身的特质决定了的先验性的结论,无可改变,更无法回避。
文化是历史的长河,它源源不断地汇聚并滋养我们。在一方水土上生长和生活的人们,热忱关注文化、倚重文化、融合并享受文化成果的目的,就在于修身、养性、立世、安天下。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之于艺术本身,是更精度化的对思想和灵魂的沐浴与感动。精品文艺以其健康的思想、丰富的内涵、昂扬的精神、奔放的激情和深远的意义吸引并感染着亿万人民,人民也会用真情挚爱,对国家和民族有担当奉献,对艺术和事业有坚守追求!
现代文化引领社会进步,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人民内心的需要,也是历史前进的必然要求。文化是“食粮”,是“甘露”,是“开心果”,也是“功夫茶”。
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我们观览世界文化之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