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站内搜索:
常委会公报 人事任免 调查研究 一府两院传真
中华格律诗在当代中国的继承与发展
时间:2013-06-20 来源:中国作家网 作者:任绪成

  中华诗歌,源远流长,自三千年前的《诗经》开始,它便在我国的文化中占据着自己重要的位置,并不断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南北朝时期,沈约、谢朓、王融等人发现汉语的声调可以分为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四种,将其称为“四声”,他们把这一发现用于自己的诗文创作,创作出了一些朗读起来抑扬顿挫、和谐悦耳的诗歌作品。慢慢地,作诗运用“四声”理论便形成了习惯,到唐朝时,遵循这一理论进行创作的格律诗便正式形成了,并进而发展成为中华诗坛上最重要的一种诗体,延续了将近一千三百年的时间。一九一五年,新文化运动爆发,新诗崛起,格律诗式微。一九四九年,新中国成立,共和国的开创者毛泽东主席创作于革命战争年代的那些光辉诗篇渐渐地传遍华夏,光耀九州。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开放开始,经济建设如火如荼,文化领域的各方面改革也在进行,但由于自身的特点和时代的变化,格律诗的发展却相对缓慢。

  当代中国,全国通行的语言是普通话,通用的规范字是简化字,与古音古调繁体字紧密相连的格律诗到了革新与发展的时候了。格律诗的创作要押韵,要讲究平仄,要对偶,这些都是好的,押韵与平仄可以使诗作读起来抑扬顿挫、和谐悦耳,对偶则可以使得诗句更有气势,更有魅力,但这一切都应当建立在普通话与规范字的基础之上。在普通话中,把一声字与二声字归为平声字,把三声字与四声字归为仄声字,当代格律诗创作中的平仄问题应当以此为根据。在押韵方面,根据规范汉字的汉语拼音中每个韵母的属性,可以把这些韵母分为十三个部分,即十三辙,这十三辙包括:一七辙(包括的韵母为i)、姑苏辙(包括的韵母为u、v)、发花辙(包括的韵母为a、ia、ua)、梭波辙(包括的韵母为o、uo、e)、乜斜辙(包括的韵母为ie、ve)、怀来辙(包括的韵母为ai、uai)、灰堆辙(包括的韵母为ei、uei)、遥条辙(包括的韵母为ao、iao)、由求辙(包括的韵母为ou、iou)、言前辙(包括的韵母为an、ian、uan、van)、人辰辙(包括的韵母为en、in、uen、vn)、江阳辙(包括的韵母为ang、iang、uang)、中东辙(包括的韵母为eng、ing、ueng、ong、iong),当代格律诗的押韵问题可以按照这十三辙进行解决。至于当代格律诗的对偶问题,则可以根据每首诗的实际情况来灵活处理。

  中华格律诗延续千余年,涌现出众多创作它的诗坛大家,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成为中华文化中一颗光芒万丈的明星。今天,这颗明星的光芒有些暗淡,它的上面布满了厚厚的灰尘,我们要想使它重新闪耀,十三亿的中华儿女就必须共同呼出心中的仁爱之气,让这股气息带着我们对美的渴望去吹散积在它上面的那些灰尘,这样,它就能重新焕发生机,再次美丽地闪耀在世界的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