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站内搜索:
常委会公报 人事任免 调查研究 一府两院传真
浅谈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作用
时间:2013-10-17 来源:中国作家网

  教育这个话题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在人类进入21世纪的今天,我们或多或少都在物质上富足了,但我们的精神上却贫乏了。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今天这样的局面呢?是家庭、学校、社会呢?还是个人、家长、老师呢?这些疑问总是在困扰着我们,他们有来自家长的困惑,也有来自学校的困惑,还有来自社会的困惑。中国的教育是以家族为主要的传统教育,讲究集体。而西方的教育以人个人为主要的唯我独尊的个体教育。也就是说中国以家族和群体为主,讲究和而不同,西方以个人的奋斗和独居为主,讲究同而不和。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在观念和体制上我们跟西方不同,我们要针对我们的国情,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来开展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二者都缺一不同,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取长补短,不能孤立而存在。人是社会的人,总要离开家去闯荡江湖,慢慢融入社会集体,教育更要从实际出发,以人为本,邓小平同志曾说过:“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三个面向方针,为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要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这两种教育同时发生作用,关键在于学生在家要接受良好的传统美德教育,在学校要接受良好的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教育。教育应从娃娃抓起,重在家庭的良好氛围,学校的良好教育条件,下面我就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作用浅谈几点看法:

  一、家庭教育为主,学校教育为辅,二者互补,家庭努力,学校给力。中国古代私塾里娃娃启蒙书《三字经》曾说到:“人之初,性本善。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可见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对于刚开始懂事的孩子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好的家教,有再好的老师又何用呢?孩子在家庭培养所形成的良好教育,对人的一生启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教育影响很大,孟子三迁,择邻而居,造就了伟大的思想家孟子,岳母刺字,造就伟大的岳飞精忠报国,由此可见家庭教育先入为主,而后是学校教育。学校老师也是非常关键的,需要选择好的老师,始终不忘为师之道:传道,授业,解惑也。学校的教育,使学生可以学到在家庭没有接受到的知识,天道,地道,人道,天文地理人伦等自然之道,打开学生的视野,驰骋思想的天空,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面的发展,这是对家庭教育有益的补充。家庭教育,事关孩子的未来发展,决定人生的成败,合抱之木,启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良好的家庭教育,就是人生良好的开端,一个人从小接受教育越早越好,接受越多的家庭教育正能量,他就会把这份正能量传递到学校,乃至于整个社会。所谓家和万事兴。家庭教育和蔼可亲,会让人有温暖如春的感觉。到学校再接受教育,更容易适应大的环境,培养孩子集体荣誉感,团队意识,都会启到很大地作用。没有家庭教育也不行,没有学校教育更不行,正所谓,孤阳不长,独阴不生。家庭教育要注重传统美德的培养,百善孝为先,父母作表率,严父慈母,子孝,需要一点一滴来培养,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父母严家管教,孩子接受正规传统教育的熏陶,必能成大器。老师谨记师责,教书育人,甘当人梯,定能桃李满天下。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互配合,成就了许多孩子的梦想,培育了许多优秀人才,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互为促进,共同提高教育质量。

  二、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是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相结合的体现。随之时代的发展,家庭教育越来越少了,现代教育理念越来越多了,互联网信息的革命,改变了人们教育观念的变化,社会的变迁和人口的流动,造成了许多留守儿童,由此而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对于那些留守儿童来说,能让他们接受教育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情,那些孩子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子女教育是个大问题,需要得到全社会的关注,让他们能够有书读,有学上,学校教育就代替家庭教育,老师在这个方面既要教,又要培育学生各方面的知识,为人处事,立身做人的道理都要给学生授课。不能因为学生的父母亲在外,就让他们脱离义务教育,我们要让那些孩子享有接受受教育的权利,不仅是一份责任,更是一份义务。知识改变命运,知识就是力量,利用多种传媒积极宣传关注留守儿童和学生的好典型好经验做法,构建和谐的教育体系,确保每位适龄儿童都能得到平等教育学习的机会。对于家庭来说,孩子上学问题是个头懂大事,解决了这些,也利于在外的打工者安心工作,靠自己勤劳的双手托起幸福梦。现代教育不能忽视传统教育,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靠一代又一代的家长、学校、社会共同来传承中华文明,让它生生不息。关键靠教育,回归经典,重塑自信,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站在读书育人的角度,让学生在点点滴滴日常生活中,学会孝道,这是中华民族的血脉,学会爱,不仅是爱自己,更爱别人,善爱别人,善爱父母,善爱社会,善爱祖国,善爱中华民族。。。。。。心善了,教育就好搞好了,心灵通了,学生就能知书达理,学会生活,便得有智慧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一个有益于国家的人,一个有益于民族的人。

  三、家庭教育是内因、学校教育是外因,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才能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孩子出生后,来到人世间看到的第一个人肯定是自己的亲生父母,在哺养孩子的过程中,孩子慢慢长大,虽然他不能说,但他知道这是自己的亲人,对自己的爱,不抛弃不放弃的一种爱,哭时闹时乐时悲时,都是亲生父母知道,与父母天天见面,无形中知道这是一种慈母爱寸草心。他会听父母的话,第一句话会说妈妈,爸爸,而不是叫其他的称呼。这是一种早期教育的结果,父母教他学说话,学着喊爸爸妈妈,最后孩子会学更多的知识,这种学说话的本领是人类天生的,同时也要父母亲的教导,这个教育非常重要。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慢慢学会许多没有的东西,你不教,他怎么会呢。所以这个内因作用至关重要,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必须的。父母就是孩子的天地,孩子的靠山,教什么,学什么,教会他爱,他就学会有爱心,教会他有孝道,他就学会有孝心,教会他善知识,他就学会有善知识。。。。。。家庭教育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个老师比其它名师还重要,这是父母的光荣,也是沉甸甸的责任,教育有责,教育守责,教育尽责,父母操得心要很多,孩子从那里学习,从父母身上汲取知识的营养,美德的营养,孝道的营养,爱心的营养,人品的营养。有了这些营养,孩子不断长大不断累计正能量,家教功不可没。配合学校教育这个外因,受外部环境影响,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学校的老师,让学生有了过一种集体生活的感觉,同学习,同劳动,同进步。家庭与学校要不断沟通,孩子在家父母管,在校老师管,关键还是家庭教育这一环节,如果学校管理严,在家一松懈,那么以前的教育都白费功夫了。家庭和学校需要配合默契,一起来搞好学生的教育,不能责怪老师没教好,学校没管好,也不能说家教不严,父母不管。对待学生的教育问题,更要注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双管齐下,学生与老师彼此融和,教学相长,尊师重教,培养复合型人才,服务经济社会建设改革发展。

  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具有引导社会风尚的作用。目前,好多社会现象,都跟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密切相关,有的鼓励学生去当志愿者,一方面家长也希望孩子能到社会实践中去体验生活,更学会关心他人,成就梦想;另一方面学校也希望学生走出封闭的校园,投入到社会的怀抱中,融入社会,见证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促进文明,培养奉献精神。志愿者是没有报酬的,为社会做点力所能及的贡献,牺牲个人短暂的利益也是值得的,人生要有所得,更要有所失。当一个志愿者,做一个奉献的人,比得到更荣光,角色互换。例如当一个站在路口协助交警维持交通秩序的志愿者,能体验到交警每天为了交通顺畅做出的巨大艰辛工作,来来回回不知做了多少个交通手势,劝导过多少违章的车辆和行人。有些交通参与者理解,有些交通参与者不理解,在管理与被管理者之间,或多或少难免有些矛盾是客观存在的,也是不可避免的,产生的矛盾和摩擦,又需要耐心解释和道法有关规定。通过对每次违章行为的劝导和处罚教育交通参与者,也是为了使他们学习更多的交通知识和法规,换位思考一下,那也是交警的职责,更是交通参与者的义务。目的只有一个确保交通秩序井然,做一个交通安全的参与者,守护者。志愿者担当这一职责,在做志愿者工作的过程中,也知道那些警察的默默无闻工作,确保了这个都市的交通安全和秩序井然,他们是可敬的,同时志愿者更原意为他们分担一些忧愁,协助维护秩序,这是一个无尚光荣的事情。做一回志愿者,引领人们良好习惯的改变,让交通不在堵,让出行的人们更顺更畅,让上班的路充满绿灯,让远行的人儿早点到达目的地,让遵守交通,参与交通成为一种时尚,大家都来做遵守纪章守纪的模范,为文明城市增光添彩,家庭、学校的教育非常重要,让更多的志愿者去服务社会,奉献社会。这既是家庭教育的功劳,也是学校教育的功劳,更是全社会的功劳。有些志愿者大学毕业去偏远的山区乡村支教,是带着一份爱一份责任去远方,把他们在学校和家庭所学到的知识,传授给更多的渴望获得知识的学生,渴望读书的学生。那不仅是大山的希望,更是孩子们的梦想,支教的老师放弃大城市的优越生活,毅然选择艰苦地方去传道、授业、解惑。这是对师道的传承和发展,更是传递一种爱的力量,爱的正能量。

  五、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具有蝴蝶效应的作用。“蝴蝶效应”在社会学界用来说明:一个坏的微小的机制,如果不加以及时地引导、调节,会给社会带来非常大的危害,戏称为“龙卷风”或“风暴”;一个好的微小的机制,只要正确指引,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将会产生轰动效应,或称为“革命”。家庭教育的好与坏,学校教育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学生走入社会的连锁反映。家庭教育,从孩子小的时候开始,常人言: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影响很大,三岁的孩子,要从小好好教育,好好培养,在经过几年的长大,到了上学年龄了,就能顺着小的启蒙教育引导大的环境,影响人一生的变化。不积圭步无以致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从小累积培养教育孩子善知识,真善美,真性情,长大后必将会成为那样的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都要向学生灌输一种思想,一种美德,一种情感,一种情操,一种大爱。古人云:小不忍则乱大谋。一点小事不会忍让,必会误了大事情。孩子小的时候,教他遇事要冷静沉着应对,培养一种耐心和恒心,持之以恒,长期坚持,必会修成正果,为社会造福,为社会奉献,为社会效劳。带来一系列好的社会效应,这正是我们当今社会所愿意看到的。传递正能量,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匹夫有责,不仅仅是社会的责任,更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家庭永远是充满亲情和爱的摇篮,孩子能在那里成长成才,对社会也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分担。学校永远是孩子学知识的天地,苦读寒窗,饱读诗书,一举成名天下知,知识改变人生,也改变了生活,更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家庭和学校教育最初给予学生的正能量,这种正能量一直会让学生受益终生,在社会的大舞台上不断积累新的教育正能量,传递给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让世界充满爱,爱的教育,可以改变爱的世界,让爱永恒,让正能量永恒。

  纵观上述简单谈谈的几点作用,也是本人之观点和看法,或许也有不对和不足这处,从某一个角度来讲不一定全对,也不一定全错,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没有对与错,只有爱,把爱传递给学生,这个社会才能进步。如果大道理都是一堆堆,做人的道理,是最大的教育,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处事,首先学会有孝心有善心有爱心有慈悲心,头脑里能进入这些思想和意识,随着社会阅历和实践地不断增加,更会累计无数个正能量,把教育的理念和精神同目前正在开展的中国梦教育紧密结合起来,让我们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中国精神,中国文化,中国形象,中国表达,融入教育之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让中华民族复兴的两个百年奋斗目标一定能实现,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是兴国之本,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将最新的理念和精神,融入中国梦,我们的教育必将引领时代新风尚,中华民族的美德定能得以继承和发展,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历史上所作出的贡献力量,那是功大当代,立在千秋的大事业。

  教育这个永恒的话题,在中华民族上下五月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中国人就是靠不断地教化,教育,把我们的传统美德传承下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担任了重要角色,中华文化通过这一载体,文明得以沿续,古代四大文明古国唯一保存的文明,就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历尽劫难又辉煌,我们靠的就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通过代代相传,让文明之花开遍华夏大地,将文明的种子撒满中国大地,我们必将收获新的中华文明,教育复兴会有时,民族复兴会有时,实现伟大中国梦,传递教育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