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美国闭幕的第七届美国密歇根河滨国际影展上,成都小伙徐小溪和西班牙搭档罗伯托·卡努图导演的方言短片《逆境》,从入围的25部作品中脱颖而出,一举拿下“最佳剧情短片电影奖”。 2011年从美国纽约电影学院导演系硕士毕业的徐小溪,放弃闯荡好莱坞,回到家乡成都。在这个年仅32岁的小伙子看来,“拍摄一部有人文情怀的作品,比在电影工业的流水线上挣钱更有乐趣。” 关注当下中国年轻人 徐小溪发现,“国内最近几年飞速发展,可以寻找的灵感非常多。”他希望通过自己的镜头,把中国的变化、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状态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出来。于是,他邀请有共识的西班牙同学罗伯托·卡努图来成都共谋发展。 一个真实的故事引起徐小溪注意:一个成都女孩意外怀孕,男友不想过早结婚并背负家庭的压力,想办法使其流了产。女孩竟然原谅了男友,因为她还想和他结婚。这种选择,在海归徐小溪看来是不可思议的,“在这个倡导独立的时代,女性应该学会保护自己,并且尊重自己。”他意识到这是一个好的电影题材,“中国社会和家庭究竟给年轻人的婚姻压力有多大?他们为此要做出什么艰难的抉择?” 不足10万打造方言电影 徐小溪和罗伯托·卡努图花3个月时间写好剧本。整个故事,以女主角小凡在树林里苏醒后回忆起的诡异经历为主线。最后她如何选择,则呈现了一个开放式的结尾。徐小溪说,他并不愿意在电影里说教,“我们更希望通过呈现,让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观众明白为何会有这种选择的偏差。” 故事有了,钱却是大问题。没钱买胶片,两人用高清单反相机进行拍摄。演员则邀请四川传媒学院在校学生担纲,酬劳只是剧组提供的免费盒饭。“总投入不足10万元,就完成了这部将近半小时的电影。” 为了让电影的细节更加真实,罗伯托·卡努图坚持所有演员在片中讲四川话,“因为大部分成都人在生活中都会坚持说自己的方言,而且对自己的本土文化有着很多骄傲,我非常欣赏这点。” 紧凑剧情终获大奖 2013年6月,《逆境》在成都小酒馆试映,如同悬疑片的节奏让现场影迷眼前一亮。同年11月,徐小溪和罗伯托·卡努图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分别向美国密歇根河滨电影节和西班牙第51届希洪国际电影节寄去《逆境》资料。很快,河滨电影节组委会给徐小溪发来邮件,通知《逆境》获得由评委会颁发的最佳剧情短片一等奖,还赞扬了电影出色紧凑的剧本和演员的精彩表演。 而在西班牙希洪电影节上,徐小溪和罗伯托·卡努图受邀出席,和西班牙国际导演费尔南·多楚巴、阿莫多瓦御用女星维多利亚·阿布里尔等共走红地毯。在希洪电影节的展映上,有观众告诉罗伯托·卡努图,他们在电影里看到了导演的“女权主义”:当代女性如何保持内心的独立,以及如何处理情感和婚姻。 徐小溪说,《逆境》只是他电影导演生涯的一次试水,“我们的下一部长片,故事会发生在中国和欧洲。这样的故事背景是希望让观众知道,只要很好地运用电影语言去讲故事,大家对电影的理解和接受可以不分国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