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休闲娱乐 > 旅游娱乐 >

大隐隐于市 细品北京寺庙的“韵”

时间:2011-03-28 来源:新华网
  


潭柘寺

  潭柘寺:北京最早,也是北京郊区最大寺院。潭柘寺历史悠久,民间曾有“先有潭柘,後有幽州”之说,这意味着潭柘寺历史比北京城还要早。据清朝神穆德《潭柘山岫云寺志》记载,潭柘寺前身是晋代(265-317年)“嘉福寺”,距今约有1700年历史这座千年古寺,前後多次更名,正名叫什么似乎被人们淡忘了,而俗名“潭柘寺”则千古流传,远近闻名直到今天。

  潭柘寺之所以得名,也离不开这里寺名中的柘树,这是一种罕见的树种,而且浑身是宝,据说这种树可以治许多种病,因此远近的人们不断来此剥皮挖恨,致使柘树已寥寥无几,险些绝种,再也看不到史书记载的“柘树千章”的情景了。1949年後,政府对此采取了有力的保护措施,使这宝贵的树种得以保存下来,作为名寺应景之物,供人们观赏。

  谈了这么多,潭柘寺给人的感觉在于“清幽”,当人们来到潭柘寺时,仿佛进入了一本尘封的佛经,纵观古今佛意尚存。一种大气而悠远的感觉油然而生。

  潭柘寺符合我们向来对于寺庙的定义,佛门圣地远离喧嚣红尘。但是我了解的老北京的寺庙远远不是这么简单。大隐隐于市才是了北京寺庙最大的特点。

广济寺

  广济寺——北京市西城区阜城门内西市路口。

  又称“弘慈广济寺”,位於北京市西城区阜城门内西市路口,是佛教著名古刹之一,中国佛教协会设於此。1983年,广济寺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广济寺初名“西刘村寺”,创建於宋朝末年。清朝初年,恒明法师将广济寺改为律宗道场,在此设立戒坛,开坛传戒。广济寺珍藏的佛教经典十分浩繁,仅收藏的《大藏经》就有12种版本。

   广济寺屹立百年其中的悠远意义不言而喻,但在北京不起眼的街道旁你就可能与他擦肩而过,那感觉是那么奇妙而亲近,禅意就在你身边。
 

 


白云观

    白云观,同样是一座令人尊敬的寺院,一样的历史悠久而依旧屹立于闹市之中——北京市西城区西便门外白云路东侧。

    白云观是道教全真道派十方大丛林制宫观之一。建于唐,名天长观。金世宗时,引大加扩建,更名十方大天长观,是当时北方道教的最大丛林,并藏有《大金玄都宝藏》。金末毁于火灾,后又重建为太极殿。

    看过了这一佛一道两座寺庙的各有千秋。就不得不提一下另一座重量级寺庙:雍和宫。说起年龄似乎比前两座寺庙年轻许多,但是名气真是大大的牛啊,别提老北京就是您是游客也一定不能错过它。至于它为啥这么有名那我就卖一个关子,真是一言难尽啊!


雍和宫

    雍和宫位於北京市东城区内城的东北角即雍和宫大街路东,和潭柘寺对应是北京市内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该寺院主要由三座精致的牌坊和五进宏伟的大殿组成。从飞檐斗拱的东西牌坊到古色古香东、西顺山楼共占地面积66,400平方米,有殿宇千余间。创建於清康熙年间,距今已有300年历史。

    雍和宫早期是雍正皇帝的府邸后改为寺庙,每逢大年都会有很多人来这里祈福烧香,寺院还会在大年每年腊月初八日,雍和宫僧人都要晨起在殿上诵《十六罗汉》等经,以纪念释迦牟尼得道成佛日,同时,全体僧人还要在食堂熬腊八粥喝,并将第一碗粥供于佛前。这日,又有信众专为庙内捐款舍粥,待开门之后,但见雍和宫僧人将一桶桶熬好的腊八粥抬至天王殿院内,不分中外,不分老幼,每人一碗。这时游客们端着这热气腾腾的腊八粥的同时更是品着这久远的老北京文化。

    无论广济寺的“亲切”白云观的“深远”雍和宫的“华贵”都无不体现了北京寺庙另一种气质:大隐隐于市,这也正是我们想要达到的一种境界。身在闹市,却犹如空谷幽兰,朋友们在生活的节奏不断加快,压力上升的时候不妨来个闹中取静,来到北京这个有着独特韵味的城市,体验一下北京寺庙的韵味吧。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