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本报记者 常雄飞观察员:著名作家、影评人 洁尘 本报记者 黄里 编者按 跟天气一样,电影已成为时下最容易拉近距离、引发话题的一个谈资。随着每个人都能在微博上吐槽电影,影评已经不是影评家的专属。《王的盛宴》改编了历史?《一九四二》让冯小刚成了大师?《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讲的到底是人还是动物?《西游降魔篇》是否重现周星驰的经典?每当有大片上映,对于电影的激烈讨论总会出现在城市的每个角落,且见仁见智。 《天府周末》从本期开始,不定期推出《周末下午茶》圆桌杂谈栏目,邀请文化圈内人士、微博达人、普通读者一起共品艺术下午茶,以轻松活泼的形式笑论热点文化事件,敬请垂注。 周星驰的贺岁大片《西游降魔篇》上映至今,票房已经突破10亿元,正在向《泰囧》的12亿发起冲击。周星驰的电影带给观众太多欢乐,大家不仅津津乐道于片中的搞笑桥段,还善于从搞笑背后探究周星驰背后的秘密。微博上,解读很多,质疑也很多,于是就有了这期的电影话题。希望读者能从中找到共鸣。 纯娱乐片,别想多了 洁尘:我一直比较喜欢周星驰的电影,以前的作品也基本上都看过。《西游降魔篇》是典型的周星驰的电影,方方面面都在意料之中,是很好的娱乐片。周星驰的才华,周星驰的聪明,都在影片中得以展示。 黄里:我一直不太喜欢周星驰的表现方式,大喊大叫的夸张表演,更像是杂技舞台上那个可爱的小丑,不适合在电影院里呈现。《西游降魔篇》似乎想有一个贯通全篇的伦理、信仰来作线索,但感觉是浅尝辄止,反而是笑也没搞好,道理也没说明白。比如,电影一开始就在唱“儿歌”,但直到最后,也没唱出个调来。 常雄飞:周星驰的笑话一直都是一个路数,就是俗,但已经俗成了一个门派,大家也就习惯了。他的表演就是夸张,但夸张也是一个门派。至于你说的各种道理,我觉得是不是你想太多了,这不就是一部贺岁喜剧片嘛。 但那个小女娃被吃了,有点让人接受不了。我采访周星驰的时候,他回应了这个话题。他觉得妖怪吃人就是要吓人,这样才叫妖怪。 黄里:用搞笑的方式描写屠杀我无法接受。很明显,是流行的大制作误导了原来单纯、可爱的“无厘头”,这个片子的3D也做得很一般。虽然影院里一直有笑声,我的同伴也在笑,但我只为舒淇的表演笑了,我觉得她演得好努力。我想舒淇的努力大概也能体现出导演的努力,但电影整体而言是不及格的。 常雄飞:舒淇的表演做到了“浮于表面略显浮夸”,我估计她用了自己一辈子都没用过的各种面部表情。在其他影片中,舒淇这样就过了;而在周星驰的影片中,舒淇这样就刚好。周星驰的无厘头的风格原本就是这样,认真做傻事,倒霉之后触底反弹。舒淇用浮夸的表演,来示爱,和文章的冷成了鲜明对比。文章用邋遢的造型走气质路线,最终爱被挖出来的时候,才能感觉爱的浓烈。 影片越好,越有人解读 洁尘:关于“道理”,其实是观众自己对影片的理解和解读,可能并不是周星驰的本意。我觉得解读的人越多,证明影片越好。你看现在好多影片,我们看完,连去解读的欲望都没有,大家相视无语。 电影作品也好,文学作品也罢,只要够好,都会面临大家的解读,甚至是过分过度的解读。但在这里我一定要说,解读和电影本身没关系,那是解读者眼里的电影。周星驰的电影一直都有引发大家解读的这种能力,这也是他自己的能力。以前《大话西游》就引发好几年的解读,什么后现代、无厘头、哲学都来了,很多解读和电影八竿子打不着,但大家还是很乐意解读,很乐意看解读。 黄里:“曾经有一份真挚的爱情摆在我面前……”这句对白的引用,有可能是电影史上最高的,所以,周星驰的电影绝对不是简单的无厘头。这部电影中,唐僧的那个胖师傅每半小时就要出来一次,出来就要讲道理,我可以理解为这是周星驰在讲道理,可惜无厘头的节奏,追求大制作的视觉效果,却忽略了故事情节,道理因此就讲不明白了,只能说是一次失败的尝试。也许无厘头只能是碎片化的,留下一两句经典的台词就好。 常雄飞:故事组合上,的确有点问题。结局处还好,虽然那是一个漫画式的,甚至低龄式的,但非常符合周星驰的那种无厘头风格。妖怪用唐诗三百首来对付,大彻大悟就是回到童真。反而让我觉得有点不适应的,就是片中爱情好像没有《大话西游》中那么刻骨铭心,几个演员都不错,没有一个重点。好看但没有成为经典。 告别幕前,还算成功 洁尘:看得出来,大家都有点失落感。我觉得这种失落感是一种惯性,想想看,我们看了周星驰在银幕上活跃了那么久,他表演的功力是有目共睹的。他的表情、台词、甚至配音的石班瑜都成为电影的经典。就算他后期的作品《功夫》、《长江七号》他已经是导演了,他也会出现在影片中。 《西游降魔篇》他第一次彻底躲到镜头后面了,把搞笑全部交给演员。虽然演员的表演中还是有很多周星驰的影子,但毕竟不是他在表演,不是他那张脸了。影迷不习惯,大家有点失望都是可以理解的。 黄里:电影看到最后,我一直在期待一个镜头的出现,我觉得紧箍咒应该是被偶然的、甚至借助男女那段说不清楚的爱情力量套在悟空头上的。比如,两个人交换戒指什么的,这才是搞笑的故事逻辑。孙悟空是什么,是一个不怕天不怕地的反叛者,它对佛祖的臣服,决不应该是那么庄严的。看不到挑战,周星驰应该是老了。 洁尘:总体来说,在《西游降魔篇》中,周星驰在导演位置上的功力还是展现得不错。你刚才说的这些都是导演的控制力,可能是他这几年拍戏慢了,也可能是年纪大了,我觉得他有更多积淀之后,拍戏手法和电影语言更成熟了。 周星驰是非常专一的导演,他对自己定位很清楚,就是拍娱乐片的。不可否认他肯定会在娱乐中加入一些自己的人生态度,但他加得都很自然,很生活化,辅以娱乐的态度,一个玩笑就带过了。 国内很多导演,想用一部电影讲所有道理,让我们看得非常晕。周星驰很难得,他清晰冷静,定位准确,不会头脑一热去拍深刻的电影。 配角也经典 吴孟达:《赌圣》开始,吴孟达就成为周星驰身边不可或缺的超级绿叶,你可以说他是永远的配角,也可以称他为周星驰身边的超级大龙套。 苑琼丹:曾在《唐伯虎点秋香》出演过“石榴姐”,但给人最深刻的印象是在《九品芝麻官》以及《大内密探零零发》中的老鸨形象。 李健仁:周星驰中学同桌。他第一次以“如花”形象示人是在《武状元苏乞儿》中,之后在《九品芝麻官》、《食神》等众多电影中以同样造型出现,给观众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象。 黄一飞:他在《大内密探零零发》、《国产零零漆》、《百变星君》、《破坏之王》、《审死官》、《九品芝麻官》等众多周星驰的电影中都有客串。最终凭借《少林足球》中的大师兄一角夺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配角。 八两金:《千王之王2000》扮演聋五,在《行运一条龙》中扮演吴得招,在《喜剧之王》中扮演极品美女。虽然每次都只有几个镜头,但被观众形容为长相鬼斧神工。 经典台词 曾经有一份真诚的爱情摆在我的面前,我没有珍惜,等到失去的时候才追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此。如果上天能够给我一个重新来过的机会,我会对那个女孩子说三个字:“我爱你”。如果非要给这份爱加上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 ——《大话西游》 我对你的敬仰真是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又有如黄河泛滥一发不可收拾。 ——《鹿鼎记》 我就是美貌与智慧并重,英雄与侠义的化身唐伯虎! ——《唐伯虎点秋香》 你可以说我是跑龙套的,但是你不可以说我是“臭跑龙套”的! ——《喜剧之王》 微影评 @奇爱博士:周星驰是一位绝世奇才,把他的孤独、悲观和寂寞与无厘头的喜剧风格拼贴调和在一起,这种“作者性”的悲喜交加华语影坛罕有。从《大话西游》的悟空到此片中的陈玄奘,主角改变的同时,星仔也成了星爷,他没了猴性,老了。《西游》和《霍比特人》动人之处都在于——似水流年。 @我是程程:开头魔幻般的桥段,标志性的模仿,都让我感觉故意无厘头,我有点觉得他哗众取宠,后来到他创意无限的演绎,直到他的电影理念、人生哲学呼之欲出,周星驰,依然宝刀未老,这宽屏中没有他,但一转身,全是他的影子! @发条葛淘:片中虽然充斥着多种似曾相识的元素,仍算是一部善意和有想象力的电影。驱魔人这个概念比较具有颠覆性意义。周星驰的此类电影套路仍然是一往情深的女主角,和一个在情圣、圣人、妖怪、小丑各个角色之间挣扎选择的男人,这几个选择在他的电影里一直是割裂的,但又努力试图着将他们综合在一起。 周星驰电影票房榜(前10名) 第一名《西游降魔篇》2013年 票房:10亿(截至见报)第二名《长江七号》2008年 票房:2.3亿第三名《功夫》2004年 票房:2亿第四名《少林足球》2001年 票房:6074万第五名《审死官》1992年 票房:4988万第六名《家有喜事》1992年 票房:4899万第七名《逃学威龙》1991年 票房:4383万第八名《赌圣》1990年 票房:4133万第九名《鹿鼎记》1992年 票房:4086万第十名《食神》1996年 票房:4086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