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趁着周末晴好的天气,不少成都市民结伴来到白鹭湾生态湿地公园赏花踏青。记者在现场看到,公园车场停满了私家车,市民在公园内的步道上散步、骑行,享受春日美好时光。作为成都 “六湖八湿地”之一,白鹭湾湿地公园于去年5月30日对市民开放,现已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一大新去处。 刚刚出炉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 )》明确提出要建设城市生态休闲公园、文化休闲街区、休闲步道、城郊休憩带。成都正在规划建设的以白鹭湾湿地公园为代表的“六湖八湿地”,会不会成为未来成都的城郊休憩带?未来成都的城郊休憩带会呈现怎样的形态?记者采访了成都市旅游局相关负责人。 城郊在哪里 规划首先理清 “城郊休憩带是一个新的概念,要建设城郊休憩带,首先就要理清城郊的概念。从城市规划来说,距离中心城区90公里的地方就叫郊区,然而现在大成都概念下超过半小时车程的地方就算作郊区。”该负责人首先给记者阐释了城郊的概念。 按照半小时经济圈的范围来说,成都的城郊就位于绕城高速的以外,而正在规划建设的“六湖八湿地”就恰恰位于城郊的范围。至于每个郊区市县,也有自己的城郊,例如双流县城区东升以外就属于城郊,所以建设城郊休憩带要弄清楚城郊到底属于哪些范围,才能进一步地做规划研究。 虽然目前关于城郊休憩带的打造具体措施,正在同相关部门沟通,做进一步的研究,但记者从采访中依稀可以看到依托“六湖八湿地”,一条“八十公里环城绿廊”勾勒出城郊休憩带的样子。 城郊休憩带不是农家乐 城郊休憩带的建设与旅游有无直接关系?该负责人表示,建设城郊休憩带的目的是什么?是为游客还是为市民?两者的出发点不同,打造的标准也不同。就城郊休憩带而言,首先应该是为市民提供一个休憩的公共空间,其次才是旅游开发,但是在规划建设时应考虑发展旅游的构想。以三圣乡为例,最早是市民休闲的地方,但随着景区自身的提升,旅游已经成为当地的主要产业,不仅接待本地居民,同时也有更多的外地游客。 三圣乡最早主要发展农家乐,现已发展为集文化、生态、观光等于一体的多元化的旅游目的地,旅游产业的发展改变了三圣乡的功能状况,在以旅游为主的情况下,接待设施相应得到提升,如修建了游客接待中心等。三圣乡的发展能不能成为城郊休憩带建设的一个样本?未来城郊休憩带旅游的发展,会不会只是一个简单的农家乐的升级版呢? 该负责人认为,未来建设城郊休憩带,三圣乡可能会成为一个以旅游目的地建设的城郊休憩带样本。建设城郊休憩带,并不是简单地把现有农家乐进行改造升级,而是要丰富休憩带里面的业态,例如三圣乡现在已经有画家村、艺术馆等多种业态,早已摆脱了农家乐单一业态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