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风潇潇,雨涟涟;室内,人欢笑,热腾腾。昨天下午放学时间,记者走进浦东新区高桥镇小学,惊喜扑面而来:喜欢踢球的小孩居然那么多。
1200余名在校学生,人人学踢球;一到五年级每个年级专门开设足球班,共有“小球员”200名,超过半数是女孩子——足球运动在这所百年老校的普及率,高得惊人。
开展早
崭新的操场中央,立着一个硕大的雕塑:两片金黄色的蛋壳微微裂开,黑白相间的足球,仿佛正在破壳而出。这样一个独具匠心的设计,凸显出足球运动在高桥镇小学的地位。“足球就是我们的‘校球’。”学校老师的言语中满是自豪。
高桥镇小学1906年建校,至今已逾百年。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过分宠爱,学生平日里缺乏运动,身体素质堪忧。
要改善体质怎么办?当时的校领导想到了足球。1999年,刚刚接任学校体育教研组长的沈涛老师着手组建了一支女子足球队。2年不到,这支球队便在浦东新区小学生女足比赛中拿到冠军。从2001年起,学校就专门开设了足球班,一年级到五年级都有,每个班级40人左右,影响也越来越大。
从星期一到星期四,下午3时半放学后,操场便会迅速被各个年级的足球班占领。每天训练一个半小时,这是孩子们的欢乐时光。逢周五,便组织他们比赛。
好处多
让学生课余时间踢球,全上海当然不止高桥镇小学一所。但足球在这里受到的待遇,实在不一般。
每个年级的足球班,都是学校配备最好的班级——最好的师资,最好的生源,还有专门的经费保证。如果打一个比喻,它在年级当中的地位,就像部队里的“尖刀连”、“先锋队”。一位五年级足球班的班主任老师告诉记者:“我们班的学生不光是身体最棒的,也是成绩最好的,谁见了都喜欢。”
并非吹嘘,在高桥镇小学,这已经是一个共识:足球班的孩子身体好,人活跃,兴趣广,反应能力快。“天气再冷,流行性感冒在班上基本上不会有。外面好多都是‘小胖墩’、‘小眼镜’,我们的学生不一样,体形非常好。”让班主任特别得意的是,“每次考试,三门功课评比,我们总是年级第一名。”
校长曹佩德看得更远:“除了身体好、成绩好,足球班的学生大多还有这样的特点,就是心态很健康、很阳光。而且,踢球也磨炼了他们的意志、品质、性格和团队意识,这些将给孩子们的一生带来积极影响。”
家长捧
要力推“校园足球”,学生喜欢,学校提倡,没有家长的支持自然不行。高桥镇小学的足球班,是家长们眼中的“香饽饽”,以自己的孩子是其中的一员为荣。
每年招收新生时,学校都有10个特招名额。想要进足球班,先要接受面试,由专业的足球教练考核。不考踢球考体能,挑选身体素质好的进来。负责培训的康信德老教练介绍说:“每年都要在五六十个小孩里面选。我们也很为难,10个名额远远不够啊。”
如今一提起足球,曹佩德校长就很高兴:“搞足球班,我们并不奢望能培养出多少球星。现在大家的观念都变了,多踢球,多运动,这是一种很好的健身方式。”身体棒,成绩又好,这样的氛围,试问哪个家长不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