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站内搜索:
常委会公报 人事任免 调查研究 一府两院传真
承接产业转移:创新方法提高实效
时间:2009-02-03 来源:四川日报

  核心提示

  抓紧承接产业转移,切实增强充分开放合作实效。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加快产业园区建设。

  加强区域经济合作。

  2008年,全省招商引资数据一路上扬,全省共引进国内外资金2998.2亿元,同比增长51.98%。实际到位外资31.2亿美元,同比增长76.2%。全省承接产业转移的力度明显加大,速度明显加快;区域经济合作、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围绕“止滑提速、加快发展”这个首要任务,针对今年资金需求规模巨大的实际,全年重点经济工作之一是:抓紧承接产业转移,切实增强充分开放合作实效。

  抓实抓紧大有可为

  今年我省投资规模将达到1.2万亿元。按照财政、金融和招商引资各占1/3的比例大致匡算,有4000亿元需要通过招商引资来解决。

  省招商局局长李刚测算,在约1.7万亿元灾后重建资金中,通过中央和省市县财政投入以及兄弟省市的对口支援,只能解决3000多亿元,其中有7000多亿元资金需要“引进”。

  这种状况决定了我省招商引资必须要有新举措新办法。充分利用灾后重建支持政策,抓住对口支援的平台,继续深化灾后重建大招商活动,是新举措新办法;打造承接产业转移优势载体,突出项目引进,依托园区优化工业布局,是新举措新办法;深入推进省际合作、区域合作,更广泛地融入国际合作,也是新举措新办法。 用好新举措新办法,既是理念问题,也是实践问题,关键是切实抓出成效。

  创新方法大有空间

  用好用活灾后重建政策,充分利用“对口援建”的特殊促进通道,是加大招商引资,是四川的独特优势。

  从实际工作看,我省的资源开发、优势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领域,是资本青睐的领域。在这些领域突出项目引进,依托园区优化工业布局、做强优势产业、发展产业集群,培育工业经济新的增长极,既是我们加快发展的需要,也是投资降低投资成本、配套成本、迅速形成产能的需要。

  加快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的步伐,园区是支撑点。因此,加快产业园区建设就成了各地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今年,各地在找准产业定位的前提下,围绕“7+3”产业建成一批重点工业园区,以支撑重要产业基地和产业集群。每个市都要建好两个以上重点产业园区,有条件的县,至少要建好1个产业园区。

  去年,凉山打出“资源牌”,围绕建设国家级钒钛基地、优质烟叶基地,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自贡打出“产业牌”,围绕发展壮大机械、新材料、盐化三大传统优势产业,推进了机械新材料产业基地建设。泸州打出“项目牌”,港口、铁路等基础建设一揽子提出。县级市什邡利用对口援建特殊政策,加大引智、引资、引渠道,3年有望完成招商引资45亿元。

  上述事实表明,创新创造正是扩大承接产业转移的前提条件。在这样的基点上加速,今年一定大有可为。

  区域合作空间广阔

  1月6日,香港好实再集团投资5亿元的新型商业连锁项目在内江启动,该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王永磊展望:年内要在川开2000家网点。

  这是港澳大招商项目之一。它从签约到开业不到两个月,之所以如此迅速,很大程度上是商务部门将过去的“落地服务”提前,省去纷繁复杂的审批成本,降低了外来资本的进入门槛。从今年开始,外资项目正式纳入我省并联审批名录——这既是招商引资新的举措新办法,又将促进投资 “洼地”的制度化进程。受此鼓舞,已落户四川的世界500强企业法国阿海珐今年决定增资两亿元,上马二期项目。

  招商引资也好,承接产业转移也罢,说到底还是加强区域合作。今年是西部大开发启动10周年,我们应以此为契机,积极推进成渝经济区建设,共同争取和建设一批大项目,真正把成渝经济区建设成为西部大开发战略优先开发的重点地区。积极参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密切与对口援建省(市)和港澳特区的合作,更广泛地融入国际合作。

  我们相信,只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开放合作水平,今年的“三向拓展、四层推进”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进展。

  ●关键词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

  泛珠三角区域包括四川、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海南、贵州、云南9个省区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 (简称 “9+2”)。2004年6月3日,上述各方签署合作框架协议,主要涉及基础设施、产业与投资、商务与贸易等十方面的合作领域;建立内地省长、自治区主席和港澳行政首长联席会议制度,每年举行一次会议。

  成渝经济区

  以成都、重庆两个特大城市为龙头,以成都及绵阳等14个沿高速公路、快速铁路、黄金水道的市和重庆1小时经济圈的23个区县为载体,深化成渝间的经济合作,使成渝地区成为能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媲美的中国第四大城市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