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抓紧优势产业项目建设,努力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 推进优势资源深度开发。 做大做强优势产业。 大力支持企业发展。 大力推进企业技术改造。 强化节能减排。 2008年的四川经济,走过一条“两升两降”的心跳曲线。 从年初的“开门红”,到地震当月一落千丈,再到随后3月急速回升,转而9月后又掉头下行——近年来走高的四川经济,在自然灾害与金融危机双重压力下,第一次将“止滑提速”写入来年目标。 展望2009,四川提出,不仅要止滑,还要先于全国止滑并触底回升。 造就 “V”型反转的动力是什么?答案是发展产业尤其是工业。全省上下一致共识,“把扩大投资与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结合起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的竞争优势”。 工业务必率先止滑 新年伊始,和全国钢铁行业不景气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攀钢重轨生产车间一片忙碌——国家扩大内需大力兴建铁路,给这家企业注入利好。攀枝花方面称,攀钢止滑已带动当地经济全面止滑。 正如攀枝花与攀钢关系一样,工业下滑是导致我省经济下滑的主要原因之一。受金融危机冲击最为直接的,也是产业和企业。换言之,如果产业尤其是工业能够尽快反弹,全省经济止滑提速也就有了动力。 从目前看,制约产业发力的因素不少。首当其冲是金融危机影响深度仍未可见。钢铁、汽车、有色金属等处于全国产业链上游的产业,受出口走软关联影响,短时间内仍难改颓势。 利好因素也显而易见:国家扩大内需系列动作加之灾后恢复重建,从政策、环境到市场,赋予四川工业发展前所未有的机遇。相关方面算账,随着全国新启动三大核电厂建设等各种新能源建设,明年就可能为我省装备制造业带来18%左右的增幅。 近日,省政府高调拿出1亿元专项奖励,为一季度工业“开门红”注入“强心剂”。工业务必率先止滑并缩短着陆时间,这是四川对工业的期待,也是工业对全省的责任。 优势产业是带动经济发展的关键 2008年12月31日,川煤、川化、川投和泸州兴泸投资集团4家大型国企,联合组建四川省古叙煤田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着手古叙煤田开发,实现煤、电、化、冶一体发展。 对比各种危机影响下的四川工业,不同产业承受冲击的能力也不尽相同。以化工为例,年初原材料暴涨,不少化工企业困扰于价格倒挂,而一些拥有自主原料基地的企业却能相对独善其身。新的煤、电、化、冶一体联营思路,将煤炭产业上下游捆绑为紧密的利益同盟,共同进退。 事实上,这类旨在推进资源深度开发的拓展优势产业增量动作,将成为2009年四川工业发展主题。 放眼四川,以“7+3”产业为重点的四川产业优势突出。在达州,天然气产业开发带来相关产业勃兴;在凉山,水电、钒钛资源开发利用背后,是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的地方经济壮大之路。 一份涉及8大产业的优势产业振兴行动计划即将出炉,“调整”是其中最为关键的主题词:优势资源向优势产业、优势企业调整聚集;产业模式由前端向后端延伸;大小企业由各自为政向社会化协作分工转型…… 未来已然清晰:四川工业的明天,是一幕集约、集聚、集中的优势产业发展“大戏”。 增强后劲的出路在产业升级 今年一季度“开门红”,4月底前止滑回升——备受期待的2009年四川工业,不仅求长远,而且要救急。 产业培育固然可以放大增量,但立足当下实际,挖掘存量不可漠视。挖掘存量,不是原地踏步,而是通过技术改造实现产业与产品升级。 已公布的2008年前11个月数据显示,“7+3”产业完成技改投资975亿元,拉动规模以上优势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3003亿元,增长23.3%,比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还快4.5个百分点。 正是看中技术改造投资小、周期短、见效快的特点,成都将灾后重建技术改造达产项目贷款贴息管理办法执行期限由2008年底延长至2010年底,对投资额在2亿元以上的重大技改项目,给予跟踪贴息支持;自贡市将2009年列为技改投入高峰年,着力支持企业在行业关键技术方面攻关。 省委明确,用好灾后重建政策和技术贴息政策,尽快启动一批企业技改项目;省政府决定,尽快下拨2009年技术贴息补助资金,争取一季度完成60%以上,二季度全部完成;省经委建议,2009年技改投资要确保增长20%以上,力争突破2000亿元,成为今年工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2009年,或将是四川产业尤其是工业的“阵痛”之年。然而,培育优势与促进升级的交响过后,必是昂然前行的朗朗晴空。 ● 关键词 “三大战略能源” 围绕“三江”水电基地、攀西钒钛基地和川东北天然气化工基地,建设资源开发重点项目,着力提高产业规模与就地转化水平,形成资源深加工产业集群。其中,新增1200万立方米天然气用气指标,重点向天然气化工产业、天然气化工产业园区倾斜。 电力直供 在现有直供电试点基础上,扩大钒钛、氯碱深加工等企业直购电试点范围,将6个重灾区重点企业和生产灾后恢复重建急需物资的企业,纳入直购电试点范围。对符合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的企业,实施特殊时段电价扶持政策。
核心提示
抓紧优势产业项目建设,努力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
推进优势资源深度开发。
做大做强优势产业。
大力支持企业发展。
大力推进企业技术改造。
强化节能减排。
2008年的四川经济,走过一条“两升两降”的心跳曲线。
从年初的“开门红”,到地震当月一落千丈,再到随后3月急速回升,转而9月后又掉头下行——近年来走高的四川经济,在自然灾害与金融危机双重压力下,第一次将“止滑提速”写入来年目标。
展望2009,四川提出,不仅要止滑,还要先于全国止滑并触底回升。
造就 “V”型反转的动力是什么?答案是发展产业尤其是工业。全省上下一致共识,“把扩大投资与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结合起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的竞争优势”。
工业务必率先止滑
新年伊始,和全国钢铁行业不景气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攀钢重轨生产车间一片忙碌——国家扩大内需大力兴建铁路,给这家企业注入利好。攀枝花方面称,攀钢止滑已带动当地经济全面止滑。
正如攀枝花与攀钢关系一样,工业下滑是导致我省经济下滑的主要原因之一。受金融危机冲击最为直接的,也是产业和企业。换言之,如果产业尤其是工业能够尽快反弹,全省经济止滑提速也就有了动力。
从目前看,制约产业发力的因素不少。首当其冲是金融危机影响深度仍未可见。钢铁、汽车、有色金属等处于全国产业链上游的产业,受出口走软关联影响,短时间内仍难改颓势。
利好因素也显而易见:国家扩大内需系列动作加之灾后恢复重建,从政策、环境到市场,赋予四川工业发展前所未有的机遇。相关方面算账,随着全国新启动三大核电厂建设等各种新能源建设,明年就可能为我省装备制造业带来18%左右的增幅。
近日,省政府高调拿出1亿元专项奖励,为一季度工业“开门红”注入“强心剂”。工业务必率先止滑并缩短着陆时间,这是四川对工业的期待,也是工业对全省的责任。
优势产业是带动经济发展的关键
2008年12月31日,川煤、川化、川投和泸州兴泸投资集团4家大型国企,联合组建四川省古叙煤田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着手古叙煤田开发,实现煤、电、化、冶一体发展。
对比各种危机影响下的四川工业,不同产业承受冲击的能力也不尽相同。以化工为例,年初原材料暴涨,不少化工企业困扰于价格倒挂,而一些拥有自主原料基地的企业却能相对独善其身。新的煤、电、化、冶一体联营思路,将煤炭产业上下游捆绑为紧密的利益同盟,共同进退。
事实上,这类旨在推进资源深度开发的拓展优势产业增量动作,将成为2009年四川工业发展主题。
放眼四川,以“7+3”产业为重点的四川产业优势突出。在达州,天然气产业开发带来相关产业勃兴;在凉山,水电、钒钛资源开发利用背后,是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的地方经济壮大之路。
一份涉及8大产业的优势产业振兴行动计划即将出炉,“调整”是其中最为关键的主题词:优势资源向优势产业、优势企业调整聚集;产业模式由前端向后端延伸;大小企业由各自为政向社会化协作分工转型……
未来已然清晰:四川工业的明天,是一幕集约、集聚、集中的优势产业发展“大戏”。
增强后劲的出路在产业升级
今年一季度“开门红”,4月底前止滑回升——备受期待的2009年四川工业,不仅求长远,而且要救急。
产业培育固然可以放大增量,但立足当下实际,挖掘存量不可漠视。挖掘存量,不是原地踏步,而是通过技术改造实现产业与产品升级。
已公布的2008年前11个月数据显示,“7+3”产业完成技改投资975亿元,拉动规模以上优势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3003亿元,增长23.3%,比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还快4.5个百分点。
正是看中技术改造投资小、周期短、见效快的特点,成都将灾后重建技术改造达产项目贷款贴息管理办法执行期限由2008年底延长至2010年底,对投资额在2亿元以上的重大技改项目,给予跟踪贴息支持;自贡市将2009年列为技改投入高峰年,着力支持企业在行业关键技术方面攻关。
省委明确,用好灾后重建政策和技术贴息政策,尽快启动一批企业技改项目;省政府决定,尽快下拨2009年技术贴息补助资金,争取一季度完成60%以上,二季度全部完成;省经委建议,2009年技改投资要确保增长20%以上,力争突破2000亿元,成为今年工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2009年,或将是四川产业尤其是工业的“阵痛”之年。然而,培育优势与促进升级的交响过后,必是昂然前行的朗朗晴空。
● 关键词
“三大战略能源”
围绕“三江”水电基地、攀西钒钛基地和川东北天然气化工基地,建设资源开发重点项目,着力提高产业规模与就地转化水平,形成资源深加工产业集群。其中,新增1200万立方米天然气用气指标,重点向天然气化工产业、天然气化工产业园区倾斜。
电力直供
在现有直供电试点基础上,扩大钒钛、氯碱深加工等企业直购电试点范围,将6个重灾区重点企业和生产灾后恢复重建急需物资的企业,纳入直购电试点范围。对符合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的企业,实施特殊时段电价扶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