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震后,灾区群众为什么能感动世人?因为在他们身上,大家看到一种从危难中坚强崛起的信心!我们这次在北京,就是要传递这种信心!”昨(3)日,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开幕之际,来自阿坝州的全国政协委员王福耀说。 无论是翻开驻川全国政协委员们的提案,还是聆听他们的发言,都能真切地感受到一种迎难而上的信心,一种冷静应对的信心,一种抢抓危中之机的信心。坚定必胜信心,推进“两个加快”,是他们的共识,也是他们履职的着力点。 两副重担一肩挑 呼唤信心 因为员工的不离不弃,我省一家濒临倒闭的制革企业不仅转危为安,而且成为行业翘楚。该企业董事长说:“是全体员工的信心创造了奇迹!”“信心的确是一种催生奇迹的力量,越是困难的时候,越需要信心,对一个企业是如此,对一个区域的发展也是如此。”在阿称委员看来,四川既肩负着扩大内需、止滑提速、促进经济平稳增长的艰巨任务,又是灾后恢复重建主战场,任务极其繁重而艰巨,“两副重担一肩挑,困难倍增、压力倍增、责任倍增,尤其需要坚定必胜信心。” “信心问题不仅关系到加快灾后恢复重建步伐,而且关系到四川加快发展!”王福耀委员表示,灾后重建头绪多、难度大,信心不足,就会瞻前顾后、畏首畏尾,这样不能做、那样做不到。“推进‘两个加快’,首先要解决信心问题。” 机遇大于挑战 支撑信心 信心从何而来?“冷静分析现实情况,就发现我们没有理由缺失信心!”阿称委员一言概之。 信心来自“机遇大于挑战”的客观分析。在委员们看来,尽管大地震造成巨大损失,但灾后重建也是难得的机遇——国家扩大内需投资的4万亿元中,灾后重建投资超过1/4,是四川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特殊优势和强劲支撑。中央支持灾后恢复重建的金融、税收、货币等政策更赋予我省独有的政策优势,四川发展面临特殊的机遇和发展空间。“我们相信,在这样的重大机遇面前,熔铸了伟大抗震救灾精神的四川人民,一定会以坚定必胜的信心、自强不息的精神,奋力推进‘两个加快’进程。”王福耀委员信心满怀地说。 信心源自变困难为办法的重大举措。国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我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提供了有利条件。四川狠抓重大项目工作,先后与10多个国家部委和中央企业签订项目、资金、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协议,在交通枢纽建设、“7+3”产业发展规划实施等方面争取到大力支持,一系列关系长远的重大项目纳入规划,一批期盼多年的重大工程相继上马……“政府出手如此快、重、准、实,我们备受鼓舞。”刘汉元委员表达自己的感受。 果断出手抢占先机 凸显信心 受金融危机冲击,多晶硅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下降一半左右。尽管如此,刘汉元委员依然准备继续加大对多晶硅项目的投资。面对质疑,刘汉元冷静地说:“我不是盲目投入,而是对这个产业的发展前景有信心。”“在别人犹豫的时候,坚定信心果断出手,才能抢占先机。”刘汉元委员认为,信心决定成败,重大发展机遇常常在重大历史变革中显现——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资源、技术、资本等重要经济要素将会重组,企业要理性地看待产业发展现状和未来,理性把握机会,及时抓住技术装备改造和升级换代的契机。 “有了信心,抓住机遇的手才能更有力!”王福耀委员认为,此轮发展中,四川要果断出击,要充分利用对口援建机制,实现市场、技术等多种形式的合作,把市场做得更大一些,把产业链条延长一些,一定能通过恢复重建、扩大内需、促进增长,达到提高基础设施水平、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阶段性目标。
“大地震后,灾区群众为什么能感动世人?因为在他们身上,大家看到一种从危难中坚强崛起的信心!我们这次在北京,就是要传递这种信心!”昨(3)日,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开幕之际,来自阿坝州的全国政协委员王福耀说。
无论是翻开驻川全国政协委员们的提案,还是聆听他们的发言,都能真切地感受到一种迎难而上的信心,一种冷静应对的信心,一种抢抓危中之机的信心。坚定必胜信心,推进“两个加快”,是他们的共识,也是他们履职的着力点。
两副重担一肩挑 呼唤信心
因为员工的不离不弃,我省一家濒临倒闭的制革企业不仅转危为安,而且成为行业翘楚。该企业董事长说:“是全体员工的信心创造了奇迹!”“信心的确是一种催生奇迹的力量,越是困难的时候,越需要信心,对一个企业是如此,对一个区域的发展也是如此。”在阿称委员看来,四川既肩负着扩大内需、止滑提速、促进经济平稳增长的艰巨任务,又是灾后恢复重建主战场,任务极其繁重而艰巨,“两副重担一肩挑,困难倍增、压力倍增、责任倍增,尤其需要坚定必胜信心。”
“信心问题不仅关系到加快灾后恢复重建步伐,而且关系到四川加快发展!”王福耀委员表示,灾后重建头绪多、难度大,信心不足,就会瞻前顾后、畏首畏尾,这样不能做、那样做不到。“推进‘两个加快’,首先要解决信心问题。”
机遇大于挑战 支撑信心
信心从何而来?“冷静分析现实情况,就发现我们没有理由缺失信心!”阿称委员一言概之。
信心来自“机遇大于挑战”的客观分析。在委员们看来,尽管大地震造成巨大损失,但灾后重建也是难得的机遇——国家扩大内需投资的4万亿元中,灾后重建投资超过1/4,是四川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特殊优势和强劲支撑。中央支持灾后恢复重建的金融、税收、货币等政策更赋予我省独有的政策优势,四川发展面临特殊的机遇和发展空间。“我们相信,在这样的重大机遇面前,熔铸了伟大抗震救灾精神的四川人民,一定会以坚定必胜的信心、自强不息的精神,奋力推进‘两个加快’进程。”王福耀委员信心满怀地说。
信心源自变困难为办法的重大举措。国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我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提供了有利条件。四川狠抓重大项目工作,先后与10多个国家部委和中央企业签订项目、资金、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协议,在交通枢纽建设、“7+3”产业发展规划实施等方面争取到大力支持,一系列关系长远的重大项目纳入规划,一批期盼多年的重大工程相继上马……“政府出手如此快、重、准、实,我们备受鼓舞。”刘汉元委员表达自己的感受。
果断出手抢占先机 凸显信心
受金融危机冲击,多晶硅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下降一半左右。尽管如此,刘汉元委员依然准备继续加大对多晶硅项目的投资。面对质疑,刘汉元冷静地说:“我不是盲目投入,而是对这个产业的发展前景有信心。”“在别人犹豫的时候,坚定信心果断出手,才能抢占先机。”刘汉元委员认为,信心决定成败,重大发展机遇常常在重大历史变革中显现——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资源、技术、资本等重要经济要素将会重组,企业要理性地看待产业发展现状和未来,理性把握机会,及时抓住技术装备改造和升级换代的契机。
“有了信心,抓住机遇的手才能更有力!”王福耀委员认为,此轮发展中,四川要果断出击,要充分利用对口援建机制,实现市场、技术等多种形式的合作,把市场做得更大一些,把产业链条延长一些,一定能通过恢复重建、扩大内需、促进增长,达到提高基础设施水平、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阶段性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