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奇葆发表重要讲话 李世明陶武先等出席蒋巨峰主持李崇禧宣读感谢信 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一周年到来之际,我省5月10日在“5·12”汶川特大地震重灾区北川县举行纪念活动,向在地震中不幸遇难的同胞和在抗震救灾中英勇献身的烈士表示深切的悼念,向对我省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给予无私援助和鼎力支持、做出重要贡献的各级党政军民及各界朋友致以诚挚的谢意。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奇葆在纪念活动上发表重要讲话。成都军区司令员李世明,省政协主席陶武先等出席纪念活动。省委副书记、省长蒋巨峰主持纪念活动。省委副书记李崇禧代表省委、省政府宣读了感谢信。 刘奇葆说,一年前发生了震惊世界的汶川特大地震,英雄的四川人民穿越灾难、崛起危难,以坚韧和勇敢的姿态站在世人的面前。我们在这里纪念“5·12”汶川特大地震一周年,向所有在地震中遇难的骨肉同胞致哀,向那些顽强抗争的不屈生命和人间真情致敬,向来自四面八方的无私援助和无疆大爱致谢。我们以这种特别的方式,寄托绵绵的哀思,也传递一种坚定的信念:坚强奋进、重建家园、走向未来。 松柏森森,哀乐低回,当日上午11时,纪念活动在北川县老县城地震纪念碑前举行。纪念碑顶端覆盖着黑色帐幔,中央悬挂着一捧黄色的菊花。纪念碑的四周,摆放着一簇簇黄色的、白色的菊花,浸染着对大地震遇难者深深的哀悼。白底黑字的“深切悼念‘5·12’汶川特大地震遇难同胞”横标后面,是特大地震留下的乱石嶙峋的山体。 纪念活动简朴、隆重。人们缓步走进北川老县城废墟,生怕惊动了地下的亡灵。在庄重、肃穆的注目礼中,26名武警战士将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成都军区、济南军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成都军区空军、省军区、武警四川省总队、各民主党派四川省委、省工商联、对口支援四川灾后重建18省市和四川省各族各界群众敬献的花篮轻轻地放在纪念碑前。所有参加纪念活动的同志面向纪念碑默然肃立,向“5·12”汶川特大地震遇难同胞默哀。一周年是一个纪念的日子,又必将是一个希望的启航。即便脚下遍地废墟,我们也要坚强站立;即便前方布满荆棘,我们也要毅然前行。汶川特大地震再一次证明,英雄的四川人民是震不垮、击不倒的。在四川这片承载着荣光与梦想的土地上,新的家园在重建,新的奇迹在诞生,新的希望在生长。 我们一定要加快灾后恢复重建,尽快让灾区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生活。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科学规划为指导,以民生优先为基点,以群众满意为标准,又好又快地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力争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既要实现灾区原地起立,更要实现发展起跳,努力达到家家有房住、户户有就业、人人有保障、设施有提高、经济有发展、生态有改善的目标,加快建设人民安居乐业、城乡共同繁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幸福美好新家园。 我们一定要抢抓机遇促进发展,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要紧紧抓住灾后重建、扩大内需和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机遇,着力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全面推动灾后恢复重建、全面推动“八项民生工程”、全面推动“一枢纽、三中心、四基地”发展规划实施,转变发展方式,深化改革开放,重振震前发展势头。要通过恢复重建、扩大内需、促进增长,努力提高基础设施水平、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加快富民强省全面小康进程。 我们一定要记取灾难、尊重自然,努力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穿越灾难,我们更加懂得认识自然、敬畏自然、善待自然。要认真总结抗震救灾实践,尊重科学,遵循规律,强化防灾减灾意识,健全对各类灾害的风险监控、应急处置、灾害救助等防灾减灾措施,加强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全面提高全社会对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和抵御能力。要加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更好地适应自然,让自然更好地造福人类。 我们一定要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激发全省人民艰苦奋斗重建家园的强大力量。要大力弘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坚定信心,凝聚力量,鼓舞斗志。要注重精神家园重建,热忱关心灾区干部群众,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用勤劳和汗水创造新的美好生活。 同志们、朋友们,灾难孕育希望,奋斗开创未来。我们坚信,有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有全省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四川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刘奇葆发表重要讲话
李世明陶武先等出席蒋巨峰主持李崇禧宣读感谢信
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一周年到来之际,我省5月10日在“5·12”汶川特大地震重灾区北川县举行纪念活动,向在地震中不幸遇难的同胞和在抗震救灾中英勇献身的烈士表示深切的悼念,向对我省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给予无私援助和鼎力支持、做出重要贡献的各级党政军民及各界朋友致以诚挚的谢意。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奇葆在纪念活动上发表重要讲话。成都军区司令员李世明,省政协主席陶武先等出席纪念活动。省委副书记、省长蒋巨峰主持纪念活动。省委副书记李崇禧代表省委、省政府宣读了感谢信。
刘奇葆说,一年前发生了震惊世界的汶川特大地震,英雄的四川人民穿越灾难、崛起危难,以坚韧和勇敢的姿态站在世人的面前。我们在这里纪念“5·12”汶川特大地震一周年,向所有在地震中遇难的骨肉同胞致哀,向那些顽强抗争的不屈生命和人间真情致敬,向来自四面八方的无私援助和无疆大爱致谢。我们以这种特别的方式,寄托绵绵的哀思,也传递一种坚定的信念:坚强奋进、重建家园、走向未来。
松柏森森,哀乐低回,当日上午11时,纪念活动在北川县老县城地震纪念碑前举行。纪念碑顶端覆盖着黑色帐幔,中央悬挂着一捧黄色的菊花。纪念碑的四周,摆放着一簇簇黄色的、白色的菊花,浸染着对大地震遇难者深深的哀悼。白底黑字的“深切悼念‘5·12’汶川特大地震遇难同胞”横标后面,是特大地震留下的乱石嶙峋的山体。
纪念活动简朴、隆重。人们缓步走进北川老县城废墟,生怕惊动了地下的亡灵。在庄重、肃穆的注目礼中,26名武警战士将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成都军区、济南军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成都军区空军、省军区、武警四川省总队、各民主党派四川省委、省工商联、对口支援四川灾后重建18省市和四川省各族各界群众敬献的花篮轻轻地放在纪念碑前。所有参加纪念活动的同志面向纪念碑默然肃立,向“5·12”汶川特大地震遇难同胞默哀。一周年是一个纪念的日子,又必将是一个希望的启航。即便脚下遍地废墟,我们也要坚强站立;即便前方布满荆棘,我们也要毅然前行。汶川特大地震再一次证明,英雄的四川人民是震不垮、击不倒的。在四川这片承载着荣光与梦想的土地上,新的家园在重建,新的奇迹在诞生,新的希望在生长。
我们一定要加快灾后恢复重建,尽快让灾区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生活。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科学规划为指导,以民生优先为基点,以群众满意为标准,又好又快地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力争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既要实现灾区原地起立,更要实现发展起跳,努力达到家家有房住、户户有就业、人人有保障、设施有提高、经济有发展、生态有改善的目标,加快建设人民安居乐业、城乡共同繁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幸福美好新家园。
我们一定要抢抓机遇促进发展,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要紧紧抓住灾后重建、扩大内需和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机遇,着力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全面推动灾后恢复重建、全面推动“八项民生工程”、全面推动“一枢纽、三中心、四基地”发展规划实施,转变发展方式,深化改革开放,重振震前发展势头。要通过恢复重建、扩大内需、促进增长,努力提高基础设施水平、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加快富民强省全面小康进程。
我们一定要记取灾难、尊重自然,努力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穿越灾难,我们更加懂得认识自然、敬畏自然、善待自然。要认真总结抗震救灾实践,尊重科学,遵循规律,强化防灾减灾意识,健全对各类灾害的风险监控、应急处置、灾害救助等防灾减灾措施,加强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全面提高全社会对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和抵御能力。要加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更好地适应自然,让自然更好地造福人类。
我们一定要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激发全省人民艰苦奋斗重建家园的强大力量。要大力弘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坚定信心,凝聚力量,鼓舞斗志。要注重精神家园重建,热忱关心灾区干部群众,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用勤劳和汗水创造新的美好生活。
同志们、朋友们,灾难孕育希望,奋斗开创未来。我们坚信,有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有全省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四川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