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政于民 问需于民 问计于民 在城南街道舟山社区的帮助下,今年2月才搬入社区廉租房的范增宣领到了3000元配套及生活用品费,同时申报了低保。这令德阳市旌阳区财政局工作人员丁学勇欣慰,“我提出的 ‘加强民生工作避免因灾返贫’建议正在落到实处”。 “十百千万问计寻策”、“我为旌阳科学发展建一言”、“定点联村帮户”……3月25日以来,旌阳区依靠领导大调研、干部献良策、党员下基层、群众提意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掀起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热潮。 短短两个月,还真“问”出了不少东西。 问政于民为“三个创一流”凝聚精气神 “在灾后恢复重建、经济止滑提速和统筹城乡发展上创一流”,旌阳区明确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目标。然而,如何凝神聚气,有序推进?旌阳区选择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问政于民。 以旌阳区工业重镇天元镇为例,灾后重建共需拆迁2060户,协调用地6872亩。面对安置任务紧、失地农民多、就业增收难的困难局面,旌阳区抛出了“如何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公共服务体系?”“如何培养懂经营会营销管理的新型农民?”两大问题,向当地干群问计寻策。 收集到的43条意见、建议,集中指向安置、教育、卫生、就业、保障。天元镇迅速出台“五抓”整改措施。如今,一幢幢安置房、廉租房、新学校、卫生站、敬老院正在天元镇拔地而起,全镇新农合参保率攀升至95.2%,3800余失地农民、返乡农民工接受培训,600余人已实现就业。 与此同时,旌阳区广泛邀请曾在该区工作过的人来挑刺。除开展问卷调查和个别走访外,还专程派人前往金阳、南溪等地召开座谈会。 凉山州金阳县15名挂职干部反映了旌阳区5个优势、6个问题,问题比优势还多一条。“开始我心里有点梗,不过反过来一想,人家这是真心实意为旌阳好!”旌阳区委组织部副部长聂伟表示,这些问题都将在学习实践活动的推进过程中得到解决。 问需于民上千名干部“沉下去” 困扰旌阳区黄许镇富新村的出行难问题将在下月得到解决,这多亏了市委派往该镇任副书记的周晓岚。当周晓岚得知富新村36公里通组水泥路修复因资金缺口大无法动工后,上下协调,多方奔走,终于争取到10吨水泥。 “用脚决策”,成为旌阳区问需于民的方式,但绝不只是问问。 震后,不少重装配套产业从绵竹、什邡搬到了旌阳区,用工需求旺盛。一次座谈会上,东联机械董事长沈洪发问,政府能不能有针对性地加强农民工培训,将他们变成重装制造业、重装配套产业大军? 旌阳区以实际行动作答:15期培训班培训的7000余名成功上岗的返乡农民工中,有不少人踏入了重装行业。 “缺啥尽管说!”19日,结对帮扶金桥村的德阳监狱工会给55户低保户、9户五保户送去了油、米,还给村里送去了恢复重建帮扶资金。 领导包点、部门包村、党员包户——通过创新开展定点联村帮户活动,旌阳区上千名干部全部沉下去,倾听民声,解决老百姓最现实最紧迫的问题。目前已帮扶贫困户3876户,落实帮扶资金350余万元,解决具体困难2300多个。 问计于民两年干成10年的事 学习实践活动开展得好不好,关键看群众满意不满意。 为探索工业化和城镇化互动新路,区委书记、区长杨建明带头走进基层、企业和群众,围绕统筹城乡、共创共享等内容展开重点调研,理清了发展思路。 联系帮扶点所在地负责人的建议必听;辖区“两代表一委员”和群众代表的意见必听;本人联系户的愿望呼声必听——“三必听”收集到五大类近2000件意见,目前已落实近半。 企业复产率100%,产能恢复到震前水平的99%;五大农业产业化基地在恢复重建中提升跨越;提前一年建成百亿工业园区……旌阳群众在感受学习实践活动新气象的同时,也亲眼见证了震后重建的新变化。“两年时间完成5年的投入,办成10年的事情”的目标触手可及。 关乎民主、民生、民意的“三问”,问出了百姓的新期待,问出了干部的精气神,也问出了科学发展的强劲足音。
问政于民 问需于民 问计于民
在城南街道舟山社区的帮助下,今年2月才搬入社区廉租房的范增宣领到了3000元配套及生活用品费,同时申报了低保。这令德阳市旌阳区财政局工作人员丁学勇欣慰,“我提出的 ‘加强民生工作避免因灾返贫’建议正在落到实处”。
“十百千万问计寻策”、“我为旌阳科学发展建一言”、“定点联村帮户”……3月25日以来,旌阳区依靠领导大调研、干部献良策、党员下基层、群众提意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掀起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热潮。
短短两个月,还真“问”出了不少东西。
问政于民为“三个创一流”凝聚精气神
“在灾后恢复重建、经济止滑提速和统筹城乡发展上创一流”,旌阳区明确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目标。然而,如何凝神聚气,有序推进?旌阳区选择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问政于民。
以旌阳区工业重镇天元镇为例,灾后重建共需拆迁2060户,协调用地6872亩。面对安置任务紧、失地农民多、就业增收难的困难局面,旌阳区抛出了“如何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公共服务体系?”“如何培养懂经营会营销管理的新型农民?”两大问题,向当地干群问计寻策。
收集到的43条意见、建议,集中指向安置、教育、卫生、就业、保障。天元镇迅速出台“五抓”整改措施。如今,一幢幢安置房、廉租房、新学校、卫生站、敬老院正在天元镇拔地而起,全镇新农合参保率攀升至95.2%,3800余失地农民、返乡农民工接受培训,600余人已实现就业。
与此同时,旌阳区广泛邀请曾在该区工作过的人来挑刺。除开展问卷调查和个别走访外,还专程派人前往金阳、南溪等地召开座谈会。
凉山州金阳县15名挂职干部反映了旌阳区5个优势、6个问题,问题比优势还多一条。“开始我心里有点梗,不过反过来一想,人家这是真心实意为旌阳好!”旌阳区委组织部副部长聂伟表示,这些问题都将在学习实践活动的推进过程中得到解决。
问需于民上千名干部“沉下去”
困扰旌阳区黄许镇富新村的出行难问题将在下月得到解决,这多亏了市委派往该镇任副书记的周晓岚。当周晓岚得知富新村36公里通组水泥路修复因资金缺口大无法动工后,上下协调,多方奔走,终于争取到10吨水泥。
“用脚决策”,成为旌阳区问需于民的方式,但绝不只是问问。
震后,不少重装配套产业从绵竹、什邡搬到了旌阳区,用工需求旺盛。一次座谈会上,东联机械董事长沈洪发问,政府能不能有针对性地加强农民工培训,将他们变成重装制造业、重装配套产业大军?
旌阳区以实际行动作答:15期培训班培训的7000余名成功上岗的返乡农民工中,有不少人踏入了重装行业。
“缺啥尽管说!”19日,结对帮扶金桥村的德阳监狱工会给55户低保户、9户五保户送去了油、米,还给村里送去了恢复重建帮扶资金。
领导包点、部门包村、党员包户——通过创新开展定点联村帮户活动,旌阳区上千名干部全部沉下去,倾听民声,解决老百姓最现实最紧迫的问题。目前已帮扶贫困户3876户,落实帮扶资金350余万元,解决具体困难2300多个。
问计于民两年干成10年的事
学习实践活动开展得好不好,关键看群众满意不满意。
为探索工业化和城镇化互动新路,区委书记、区长杨建明带头走进基层、企业和群众,围绕统筹城乡、共创共享等内容展开重点调研,理清了发展思路。
联系帮扶点所在地负责人的建议必听;辖区“两代表一委员”和群众代表的意见必听;本人联系户的愿望呼声必听——“三必听”收集到五大类近2000件意见,目前已落实近半。
企业复产率100%,产能恢复到震前水平的99%;五大农业产业化基地在恢复重建中提升跨越;提前一年建成百亿工业园区……旌阳群众在感受学习实践活动新气象的同时,也亲眼见证了震后重建的新变化。“两年时间完成5年的投入,办成10年的事情”的目标触手可及。
关乎民主、民生、民意的“三问”,问出了百姓的新期待,问出了干部的精气神,也问出了科学发展的强劲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