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十日谈(5) ●今日聚焦:打通农村断头公路的经济效应 嘉宾:四川省公路局局长汪洋西南交通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中心教授戴宾 “鸡犬相闻”的辐射功能 记者:农村断头公路的打通,在我省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汪洋:“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描述的是古代农村道路的状况,也正是农村公路犹如交通毛细血管的重要体现。枢纽建设需要铁路、机场、高速公路等骨架的铺设,也需要在骨架之间有农村公路这些毛细血管作为连接,这样才能血脉畅通,才能达到“鸡犬相闻”,发挥枢纽的辐射功能。 公路建设是我省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的一个重要内容。我省公路建设除了要打通重要的出省通道、提高道路技术等级、通过高速公路强化主要城市之间的快速连接之外,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提高公路路网水平,在省域范围内形成网络化、互通式的道路体系,提高公路基础设施的水平和运行效率。 戴宾:打通农村断头公路,使各类公路在空间上衔接成网,加快人员和物资的流动和集散,使我省公路交通运输迈上一个新的台阶。这是西部综合交通枢纽打造中所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 “断头路”的成因 记者:农村公路作用如此显著,当前我省打通农村断头公路的迫切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汪洋:截至2008年底,我省农村公路总里程突破20万公里,实现了69%的乡(镇)通油路(水泥路)、79%的建制村通公路。但是依旧存在大量农村断头路影响着我省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当地群众经济社会的发展。今年我们就要打通8700公里,占3年总任务的近五成。其迫切性可从三方面分析: 路网建设不完善。受建设规模和资金限制,“十一五”确定的“油路到乡、公路到村”的目标是按行政节点进行规划的,只能在县域内形成以县城为中心,向周边乡(镇)辐射的树状路网结构。部分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迫切需要的农村断头公路没有打通,这给当地农民群众的出行条件带来影响。 技术等级低。截至2008年底,我省农村公路总里程已达20.55万公里,其中等级公路占59.47%,铺装高级、次高级路面的公路占31.27%。等级过低、有路不畅、晴通雨阻等问题严重削弱了农村公路网的功能和作用,逐渐成为影响我省农村公路网整体水平的关键因素。 发展不平衡。我省地域广阔,社会经济发展、地形地貌、基础条件差异大,由此造成我省农村公路发展不平衡的矛盾较为突出。内地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农村公路建设速度快、效果好,预计2009年底,内地绝大部分地区将基本完成“十一五”农村公路建设规划,有能力、有条件进一步建设农村断头公路;而盆周山区,特别是三州地区由于公路建设成本高、经济基础差,建设资金筹措能力弱,农村公路发展相对滞后。 “葡萄串效应”式的城乡融合 记者:展望未来,打通农村断头公路对于促进发展会起到那些方面的作用? 汪洋:《四川省农村断头公路建设实施方案》提出,破解农村交通困局,根据覆盖人口和建设效益,三年内确定农村公路建设总规模17355.8公里,农村断头路建设估算总投资126.3亿元。大量的投入将强力拉动内需,带动钢材、能源、水泥等相关产业发展,同时据业内测算,建设1公里公路可带动25-30人就业。 戴宾:变单向通道为多向通道,变不畅通为通畅,使人员流动和货物运输更加便捷、通畅,有利于强化广大农村与城镇以及乡镇之间的经济社会联系,促进当地农村产业化和市场化进程,有利于在更大范围内的高效整合资源。 统筹城乡的重要内涵就是要促进城市与乡村不断融合,以城带乡,以乡促城,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相服务,实现城乡同繁荣、共进步,协调共生。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就是要强化城乡之间的经济社会联系。因此,打通农村断头公路,在城市与乡村之间形成多向、方便、快捷的交通通道,有利于加强城乡之间的人员和物资交流,推动城市要素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
焦点十日谈(5)
●今日聚焦:打通农村断头公路的经济效应
嘉宾:四川省公路局局长汪洋西南交通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中心教授戴宾
“鸡犬相闻”的辐射功能
记者:农村断头公路的打通,在我省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汪洋:“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描述的是古代农村道路的状况,也正是农村公路犹如交通毛细血管的重要体现。枢纽建设需要铁路、机场、高速公路等骨架的铺设,也需要在骨架之间有农村公路这些毛细血管作为连接,这样才能血脉畅通,才能达到“鸡犬相闻”,发挥枢纽的辐射功能。
公路建设是我省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的一个重要内容。我省公路建设除了要打通重要的出省通道、提高道路技术等级、通过高速公路强化主要城市之间的快速连接之外,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提高公路路网水平,在省域范围内形成网络化、互通式的道路体系,提高公路基础设施的水平和运行效率。
戴宾:打通农村断头公路,使各类公路在空间上衔接成网,加快人员和物资的流动和集散,使我省公路交通运输迈上一个新的台阶。这是西部综合交通枢纽打造中所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
“断头路”的成因
记者:农村公路作用如此显著,当前我省打通农村断头公路的迫切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汪洋:截至2008年底,我省农村公路总里程突破20万公里,实现了69%的乡(镇)通油路(水泥路)、79%的建制村通公路。但是依旧存在大量农村断头路影响着我省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当地群众经济社会的发展。今年我们就要打通8700公里,占3年总任务的近五成。其迫切性可从三方面分析:
路网建设不完善。受建设规模和资金限制,“十一五”确定的“油路到乡、公路到村”的目标是按行政节点进行规划的,只能在县域内形成以县城为中心,向周边乡(镇)辐射的树状路网结构。部分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迫切需要的农村断头公路没有打通,这给当地农民群众的出行条件带来影响。
技术等级低。截至2008年底,我省农村公路总里程已达20.55万公里,其中等级公路占59.47%,铺装高级、次高级路面的公路占31.27%。等级过低、有路不畅、晴通雨阻等问题严重削弱了农村公路网的功能和作用,逐渐成为影响我省农村公路网整体水平的关键因素。
发展不平衡。我省地域广阔,社会经济发展、地形地貌、基础条件差异大,由此造成我省农村公路发展不平衡的矛盾较为突出。内地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农村公路建设速度快、效果好,预计2009年底,内地绝大部分地区将基本完成“十一五”农村公路建设规划,有能力、有条件进一步建设农村断头公路;而盆周山区,特别是三州地区由于公路建设成本高、经济基础差,建设资金筹措能力弱,农村公路发展相对滞后。
“葡萄串效应”式的城乡融合
记者:展望未来,打通农村断头公路对于促进发展会起到那些方面的作用?
汪洋:《四川省农村断头公路建设实施方案》提出,破解农村交通困局,根据覆盖人口和建设效益,三年内确定农村公路建设总规模17355.8公里,农村断头路建设估算总投资126.3亿元。大量的投入将强力拉动内需,带动钢材、能源、水泥等相关产业发展,同时据业内测算,建设1公里公路可带动25-30人就业。
戴宾:变单向通道为多向通道,变不畅通为通畅,使人员流动和货物运输更加便捷、通畅,有利于强化广大农村与城镇以及乡镇之间的经济社会联系,促进当地农村产业化和市场化进程,有利于在更大范围内的高效整合资源。
统筹城乡的重要内涵就是要促进城市与乡村不断融合,以城带乡,以乡促城,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相服务,实现城乡同繁荣、共进步,协调共生。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就是要强化城乡之间的经济社会联系。因此,打通农村断头公路,在城市与乡村之间形成多向、方便、快捷的交通通道,有利于加强城乡之间的人员和物资交流,推动城市要素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