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站内搜索:
常委会公报 人事任免 调查研究 一府两院传真
科学合作 让1+1恒大于2
时间:2009-06-11 来源:四川日报

  记者:成渝经济区新一轮合作前景如何?

  解洪:形象地说,就是要实现“1+1>2”。首先,每个“1”的功能和要素发挥到极致,而不只是做成“0.8”或“0.9”。其次,必须善于谋划,在合作基础上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经济区不仅仅是经济量的简单叠加,更重要的是创造更大效益,让1+1恒大于2。实现“1+1>2”的信心和理由,源于川渝双方若干方面的内在相互关联:

  一是资源关联。川渝地区在资源禀赋上紧密相关,水能资源在全国经济可开发量中最大,同时拥有丰富的天然气、钒钛等资源,通过资源关联整合可形成互补。

  二是市场关联。整合两地市场,建立统一的大市场,不仅包括产品市场,更重要的是要素市场;不仅有利于区内发展,还可辐射带动周边地区。

  三是产业关联。根据成渝地区资源禀赋、市场环境、产业基础,用动态的、市场的、开放的眼光,重点发展三大产业集群:一是生态产业群,突出发展清洁能源产业及配套的装备制造业;二是高新技术产业群;三是现代服务业产业群。

  四是通道关联。即交通与信息网络等枢纽关联,形成区内外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和管道的立体交通网络和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公共信息平台,实现交通和信息的畅通。

  五是资本关联。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要形成与合作发展相适应的资本市场和金融服务,吸纳各类资金进入成渝地区,形成巨大的资本投资洼地效应。

  六是人力关联。随着东部沿海产业转移和西部大开发、大开放的深入推进,成渝地区劳动力资源优势将进一步凸显。整合川渝两地人力资源,在提升区内劳动力素质和优化配置基础上,吸纳区外优秀人才,使区内外人才充分涌流。

  七是生态关联。成渝地区地处长江上游,共同维护生态平衡,不仅是区内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维护长江流域生态安全的要求和以生态文明带动社会文明的要求。

  八是文化关联。成渝地区社会文化交往频繁,在传承两地传统文化基础上,更要加入现代元素,体现时代特征,共同构建独具特色的、开放的巴蜀文化。

  记者:在西部大开发实施10周年之际,提出将成渝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意义何在?

  解洪: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10年来取得了可喜成就,尤其在生态治理和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发展等方面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国家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的形成,成渝地区具备了相对领先的综合发展实力和较强的辐射带动能力,在国家编制“十二五”规划时,川渝携手争取使成渝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必将为西部大开发注入新的活力。

  记者:在未来的国家战略中,成渝经济区应如何定位?

  解洪:这可以从两个方面看:一是就国家发展战略而言。国家正在谋划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这也是科学发展观在区域发展中的体现。把成渝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家新的重要增长极,必将大大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以成渝经济区优先发展为契机,带动西部发展,对于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积极扩大内需来说,将起到重要引擎作用。

  二是就国家开放战略而言。随着国际政治、经济局势的变化,我国与东盟、南亚合作发展成为大趋势,成渝经济区在搞好东向开放以及与西北联合面向中亚北向开放的同时,做好面向东盟、南亚的南向开放,就将“大开放”与“大开发”有机整合起来。

  记者:新一轮的成渝经济区研究在哪些方面进行了深化?

  解洪:新一轮研究是在过去基础上的有序深化和拓展。合作发展是一个基本命题,把成渝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并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已成为川渝两地共识。在两省市党委的部署下,两地政协全力推进成渝经济区建设的调研工作;在全国政协大力支持下,已把成渝经济区建设作为今年的一项专题调研课题。我们将深入探讨如何通过 “整合功能、拓展空间”实现科学合作,让“1+1”恒大于2。

  成渝经济区建设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在推进成渝经济区建设过程中,我们希望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出谋划策,大家同心协力共创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