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底召开的内江市委常委会上,提交讨论的交通建设方案被驳回。原因是,该方案只考虑了市内道路如何与大通道连通,未考虑川南区域内市与市、市内县与县之间如何连接的问题。 “内江要‘拦’下发展要素,把‘过路经济’发展为‘通道经济’。”内江市委书记唐利民告诉记者,地处成渝两地中心节点,内江要依托区位优势打造大交通,发展大市场、聚集大物流。 “拦”下发展要素: 汽车零部件加工率先突破 “拦截”经济要素的主阵地首先选在了机械产业,汽车零部件加工成为突破口。 在成渝高速内江段,一块写着“中国·内江2008年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年会”的广告牌至今没有拆除。中国汽车行业协会首次将全国性大会放在这个内陆城市举行,被内江视为标志性事件。 瞄准成渝两地年产300万套整车的配套市场,内江坚定迈出了发展汽车零部件产业的步子。经过3年发展,已成为内江发展势头最强劲的产业之一,2008年,汽车零部件产业实现销售收入62亿元,“十一五”末有望突破100亿元。 催生这个新兴百亿产业的,是大力招商引资,借力发展。 2008年以来,内江市先后赴长三角、珠三角、香港、台湾等地,以及新加坡等国开展招商活动,并在杭州、广州、东莞等城市举办了“内江·中国西部汽配产业基地暨物流中心招商座谈会”。今年1-5月,市主要领导带队外出招商达7次。如是,“内江造”汽车零部件名声远扬。 截至目前,该市已与奇瑞汽车集团、华晨汽车集团等多家整车企业签署了《汽车零部件战略合作意向书》,巩固了与长安汽车、力帆集团等企业的配套合作关系。 借力发展的成果在更多领域得以实现,2008年,该市确定的冶金建材、食品加工、医药化工、机械制造、电力能源五大重点产业实现总产值586.9亿元,同比增长30.6%,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82.86%,对工业增长贡献率达78.3%。 打造“经济走廊”: 建设西南综合物流基地 目前,内江境内有3条铁路、7条高速公路,是省内第二大交通枢纽。为主动融入川南经济区,内江将优先建设连接川南城市群的铁路和高速公路,依托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谋划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园区建设,变“交通走廊”为“经济走廊”,计划建设中国西南综合物流基地,辐射带动周边发展。目前,《内江市现代物流发展战略规划》已通过专家组评审,在充分调研论证基础上,该市确定了“1132”商贸流通业发展思路,即:建设一批专业批发市场,培育一批特色商业街,打造三个商圈、建设川南批发中心和购物中心。为强化政策扶持,该市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流通业发展的意见、关于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实施意见等,并从今年起建立流通业发展资金,以后逐年增加。 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内江市商贸物流产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西南再生资源产业基地已列入全省十大流通项目、7家工程机械设备专业公司准备到内江投资建市场、辐射川南的二手车交易市场将于年底完工。此外,长安“4S”店物流中心、苏宁电器配送中心、国美电器配送中心等物流项目正在积极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