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紧握成都,一手紧拉重庆——
建设成渝经济区 打造中国新的重要增长极 6月,成都与资阳区域合作的重头戏激情上演:三岔湖旅游快速通道丹景山隧道已开挖1010米;成资工业区起步区节点景观工程已完成,标准厂房已建成1万多平方米。 与此同时,资阳市发展改革委关于推进资阳重庆区域合作的工作方案正式出炉,这意味着资阳与重庆的合作从过去企业间的层次,上升到政府主导和规划引导的更高平台。 作为全省同时连接成渝两个特大中心城市的资阳,一手紧握成都,一手紧拉重庆,全域合作,谋求共赢。 定位:一区、两带、四基地 重新审视市情,资阳是典型丘区,地下无矿产、地上少资源,产业基础薄弱,其根本在于引入资金和项目不足。 “充分的开放合作是推动资阳经济进入快车道的切入点,是资阳加快发展的必由之路。”6月15日,资阳市委二届十次全体(扩大)会议优化发展思路,着力打造“一区、两带、四基地”。 “一区”,即通过建设现代立体综合交通网络,着力优化投资环境,建设成渝经济区对外开放的优势发展区;“两带”,即依托枢纽发展通道经济,形成雁江简阳三岔、简阳乐至安岳两条特色经济带;“四基地”,即打造国家机车制造及出口基地、西部汽车与零部件制造基地、绿色食品加工配送基地、国际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把资阳建成成渝经济区的新兴工业城市。 突破:全力构建区域合作保障机制 2008年4月,成都与资阳在全省率先打破市域界限、开展区域战略合作,建立两地区域合作工作机制,共建成都-资阳工业集中发展区、合作开发建设“两湖一山”,加强两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仅一年多,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建设,对外影响力和要素聚集效应逐步显现。成资工业区洽谈企业100余家,有意向入驻企业30家,已签定项目9个,总投资规模7.49亿元。三岔湖合作区域正在包装策划9个项目,“梦工厂”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有意投资。 与此对比的是,由于行政管理体制和行政层级的差异,资阳与重庆的合作停留在承接局部产业转移、民间商贸往来的层次上,统筹规划、政府指导都缺位。 《关于推进资阳重庆区域合作的工作方案》提出,全力构建区域合作的保障机制:成立由市委或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区域合作领导小组,下设区域合作办公室;设立重大工作(项目)专项协调组,如产业园区开发建设、安岳石刻与大足石刻合作开发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专项协调组;在两地市级层面之间、部门之间、区(市)之间建立信息沟通机制等。 重点:交通建设、旅游开发、产业对接 连接成渝最短最经济的成安 (岳)渝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其控制性工程将于9月28日开工。 “快”字思维背后,是构建“陆水空并举、大中小配套、多线连成渝、市域大畅通”的综合交通网络战略,未来成渝经济区的“资阳坐标”不是“节点”,而是养马、侯家坪、安岳等物流中心“枢纽”。 旅游开发,两头并进。将“两湖一山”建成成渝休闲旅游目的地,打造成渝自驾游走廊;安岳石刻与重庆大足石刻共同建设唐宋石刻精品国际旅游区,“成都—乐至陈毅故居—重庆渣滓洞”红色旅游线路呼之欲出。资源共享、客源互介、线路共推、信息互通、市场共拓,无障碍旅游区大胆构想正在实施。 去年安岳县与大足、潼南等县签订了加强区域合作发展的协议,资阳在渝第一家民间经济组织 “重庆安岳商会”正式成立,今年5月的渝洽会上,重庆建桥工业园又与安岳工业园牵手合作……造车、纺织、食品加工,资阳与重庆在产业领域多点对接。 承接产业转移,也促进本地资源的整合重组,优化升级。乐至正推进联友纺织等9个重点企业技改扩能项目和鑫乐纺织等 6个新项目建设,虎溪织布、友衫织造等4个已签定协议项目也将尽快入驻 “重商纺织工业园”……承接重商纺织产业,预计到2010年乐至纺织业产值将达到近5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