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速比一季度加快2.7个百分点,整体经济形势好于全国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6月份增长19.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连续4月超千亿元 CPI同比上涨0.8%,PPI降幅较一季度扩大2.1%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339.8元,同比增长11.4%;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596.3元,同比增长13.4% 省统计局局长郝康理在省政府新闻办昨(20)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上半年,我省地区生产总值(GDP)6015亿元,同比增长13.5%,增速比一季度加快2.7个百分点。其中,一、二、三产业增速分别达到3.2%、18.3%和10.6%,整体形势好于全国。 从生产看,全省农业保持稳定。工业自1月出现回升信号以来,进一步呈现回稳上行势头。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871.4亿元,同比增长20%,增幅比一季度提高2.5个百分点,其中6月当月同比增长19.8%。39个工业行业大类中,仅有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一个行业负增长。重点监测的87种工业产品有67种增长,增长面达77%。 值得一提的是,重灾区工业生产已逐步恢复正常。德阳、绵阳、广元规模以上工业分别增长20%、20.9%、26.6%,比一季度分别提高11.9、11.6、16.5个百分点,阿坝则由一季度的下降33.7%转为增长2.5%。 从投资看,全省自3月以来已连续4个月单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超1000亿元。上半年全省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560.8亿元,同比增长69.6%。其中,6大地震重灾区投资增幅高达95.9%,对全省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70.6%,拉动全省投资增长49.1个百分点。 从收入看,上半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339.8元,同比增长11.4%;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596.3元,同比增长13.4%。 从消费看,上半年,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31.7亿元,同比增长20.5%,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1.9个百分点,比一季度提高2.5个百分点。在“家电下乡”、鼓励汽车消费等多项政策推动下,家用电器和汽车销售旺盛:通过对全省大中型批发和零售企业的统计显示,上半年汽车类商品零售额达220亿元,同比增长39.7%。 备受各方关注的CPI和PPI走低状况依旧没有出现大的改善。上半年,全省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涨幅仅为0.8%,影响价格走势的8大类商品及服务价格“六涨两跌”。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则继续下跌:上半年,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跌2.6%,跌幅比一季度扩大2.1个百分点。 会议同时发布了2008年全省及各市、州单位GDP能耗和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经国家有关部门最终审定,2008年,四川单位GDP能耗为1.381吨标准煤/万元,比2007年下降3.55%;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为2.477吨标准煤/万元,比2007年下降5.46%。其中,单位GDP能耗下降幅度最大的是攀枝花市,下降6.6%;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幅度最大的是绵阳市,下降2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