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城乡统筹科学发展的新任务、新要求,提高人大履职质量,既是人大服务全局的客观需要,也是人大事业发展的基本要求。今年以来,我们结合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通过实地调研、走访座谈、征求意见和学习考察,进一步认识市情、体察民情、了解实情,对贯彻落实市委的总体战略和工作部署,履行人大职责服务城乡统筹、发挥人大作用助推科学发展,感触更切实,体会更深刻。 一、提高地方立法质量,为城乡统筹科学发展提供法制保障 立法是推动城乡统筹科学发展的制度载体。今年以来,常委会在向社会公开征求立法项目和广泛听取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立足国家对成都建设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战略部署,全面分析本届和上届人大代表提出的70多件立法议案,综合梳理60多件现行有效的地方性法规,组织力量缜密论证,反复探究,审议制定了地方立法规划,确定正式项目27件、预备项目18件。根据形势变化和条件成熟情况,实行滚动式动态管理,从“被动立法”向“主动立法”转变,由“成熟一个制定一个”转向“需要一个制定一个”,确保市委重大决策部署经过法定程序转化为全体人民的共同意志和行为规范。具体做法上,一是创新立法机制,充分发挥立法顾问、立法咨询员和立法议案领衔代表的作用,整合社会立法资源,优化立法要素配置;二是创新立法方式,对法规草案中涉及的法律关系复杂、专业性较强的问题,通过专家论证会、立法听证会和专题研讨会多种形式,提供程序规范、广泛参与的利益表达平台;三是创新立法实践,与立、改、废工作同步,对我市2000年以前地方性35项法规进行全面清理,与创建全国法治城市相结合,制定法律法规宣传计划,通过举办新闻发布会和在人大网站、刊物、市级公共媒体开设的民主法制专题栏目,有针对性地组织宣传,正确解读,推动实施,让广大群众感受到关怀民生的立法意图。立法多了专家介入,多了代表声音,多了公众参与,这种探索使得立法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得到增强。 二、提高人大监督实效,为城乡统筹科学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城乡统筹科学发展是人大监督支持的重中之重。今年以来,常委会按照市委要求和统一部署,围绕城乡统筹的重点、先行先试的难点、经济运行的热点、群众关心的焦点,与“一府两院”通力协作,努力为城乡统筹科学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和公正权威的法治环境。一是在推动经济发展方面,听取和审议市政府13项工作报告和专项报告,依法议政督政,客观分析问题,提出审议意见,促进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有关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二是在推动灾后重建方面,常委会领导成员多次深入联系的8个重灾乡镇和16个扶贫村,了解和督促永久性住房重建的质量和进度,协调解决政策、资金、要素保障落实问题,促进输血造血齐抓,带领人大机关干部为当地“三孤”人员和伤残人员送温暖,激发受灾群众发展生产改变面貌。三是在推动重点建设方面,通过组织专题视察和发挥人大代表中的监督员动态跟踪督促,发放资料、举行座谈和个别走访先后征求160多名专家学者代表和基层人大代表意见建议,得到政府高度重视,严把资金关、质量关、进度关、安全关,提高投资项目管理水平和综合效益。四是在推动改善民生方面,加强人大预算审查和相关法律法规执法检查,支持政府在经济发展困难、财政增支减收因素增多的情况下,深入落实“八项民生工程”,促进保增长和保民生相得益彰;利用专项视察检查和代表列席庭审旁听、参与法律援助服务等载体,加强司法工作监督,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群众合法权益;畅通人大信访渠道,今年以来受理群众来信728件,接待群众来访1561人次,与“一府两院”协调互动,依法纠正了一些损害群众利益的违规违法行为,妥善处置了一些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信访突出问题。 三、提高代表工作水平,为城乡统筹科学发展聚集智慧力量 人大代表是提高人大履职质量最重要、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今年以来,常委会坚持以课题为纽带、以活动为平台、以制度为载体,整合人大的政治资源、社会资源和智力资源,察群众心声,听内行意见,集专家见解,构建以人大代表为主要渠道、顺畅有序的民意表达和整合机制,凸显人大工作的整体质效。一是深入开展“我为成都发展献一策活动”,公开发表了致市人大代表的一封信,号召广大代表积极行动起来踊跃参加,按照代表法规定的人大代表的权利和义务履行职责,自觉走近人民群众发挥代表作用,为成都发展提出积极有效的意见建议。半年多来,已收到代表建议600多条,包括帮助中小企业困境中谋突围,提高工业园区效益、建立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和困难群体再就业援助制度,巩固完善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等建议,被合理吸纳进相关政策措施。二是深入开展节能减排联合监督检查活动,按照到2010年底把成都建成天蓝地绿、山清水秀、市容整洁的秀丽城市的总体目标要求,制定了《成都市及各区(市)县人大常委会2009年水环境综合治理联合监督检查工作方案》,市和区(市)县两级人大常委会从今年4月开始全面开展联合监督检查活动,邀请300多名人大代表全程参与,检查活动一直持续到今年底,督促节能减排与优化经济结构相结合,深化环境治理与转变发展方式相结合,解决环境突出问题与维护群众环境权益相结合,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三是深入开展重点调研课题联合攻关活动,从实际出发选择了16项专题调研内容,上下联动开展调研,形成了70多份调研报告和情况反映,其中加快成都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严格灾后重建资金监督管理、扶持民营经济发展、强化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等多题调研,针对性强、适用性好,为公共决策提供了有益参考。 四、提高人大机关效能,为城乡统筹科学发展做好服务 机关效能建设是依法全面履职的重要保证。今年以来,常委会结合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全面推进规范化服务型人大机关建设,梳理规范了40多项具体制度,在自身建设中细化并完善适合地方人大特点的制度规程,涵盖了常委会会议考勤通报、专题发言和议事制度20余项细则,整体提高人大工作水平。一是促进专委会以讲规范、重质量、求实效作为履职要求,履行专委会的“专职”,发挥专委会的“专长”,从思路上对接“准”、方法上力求“活”、选题上注重“精”、内容上讲究“实”,扩展依法履行专委会职责与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的重合面和融合度。二是促进机关以良好的作风保证履职质量,完善措施,细化办法,严格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消除工作中的“空隙地带”和链条上的“断裂环节”,提高为代表大会、常委会、主任会议和人大代表的服务水平。三是促进督促督办取得实效,力求克服从审议到审议、从调研到调研、从视察到视察、从执法检查到执法检查的“体内循环”,把握好尽人大之责、行人大之权的职能体现和实践要义,增强发挥人大职能作用与推动相关工作、督促解决问题、促进改善民生的衔接互动,对“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的重点监督事项,加大监查督办力度,追踪问效,促进转化,切实做到帮得上忙、管得上用、见得到效、惠及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