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GDP增速自去年一季度起持续保持全省第一,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连续十八个月保持全省第一 今年上半年,凉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9.6亿元,同比增长15.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4亿元,增长33.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5.5亿元,增长59.8%;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35亿元,占GDP比重达12.5%,增长19.0%。投资和工业双双止滑提速,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双过半”。 “凉山GDP增速自去年一季度起持续保持全省第一,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连续18个月保持全省第一。”凉山州统计局相关人士欣喜地说,“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双过半’,这在凉山历史上从未有过。” 支撑这些数据的,是今年以来凉山州扩大投资、力保增长、推动产业升级的一系列大动作。 28条措施保增长 “凉山工业中资源型工业比例较大,钢铁、铅锌等原材料价格大幅度跳水,对凉山冲击很大。”州经委负责人告诉记者,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今年初,122户企业先后停工停产。 政府雪中送炭,相继出台28条具体措施支持企业发展。强化煤、电、油、运等要素保障,对困难企业减免或缓征税费,多措施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为企业节约资金超亿元。州县两级财政贴息扶持停产、半停产企业恢复生产资金1.09亿元,企业全部恢复正常生产。 西昌新钢业有限公司两台高炉一台停产、一台处于停产边缘时,西昌市政府促成新钢业与平川铁矿结成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利益共同体,并协调3000万元流动资金,最终将新钢业从“死亡线”上拖了回来。 坚持产业抱团并联发展、企业抱团串联发展、银企抱团互动发展———凉山以水电建设拉动钢铁、水泥产业发展,以电冶结合推动水电产业发展;推进资源本地精深加工,沿产业链条整合,上下游企业依存,同行同类企业协调,加工企业与资源要素企业配套,实现互动共赢;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信贷服务,重点支持支柱产业和优势企业,州内金融机构半年新增贷款是去年全年的1.44倍。 投资产生聚合效应 上千台工程机械轰鸣着来往穿梭,投资规模超过200亿元的攀钢西昌钒钛基地建设现场热火朝天。攀钢集团西昌公司筹备组负责人表示,力保在2011年10月如期竣工投产。 今年,凉山州坚持以大项目为载体,以大投资为推动,保增提速,加快发展。云铜10万吨阳极铜、洋丰施可丰110万吨磷铵、盐源金冠等500万吨干法水泥等一批项目相继落地开工,成昆铁路技改扩能项目正式启动;成都-凉山区域合作首批签约项目10个,协议资金60亿元…… 大项目大发展的热潮处处涌动,上半年新开工项目581个,在建重大项目158个,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同比增长44.1%。高密度的项目投入产生巨大的聚合效应,投资对GDP增长贡献率达70%以上。 打造产业“旗舰” 凉山州大力实施资源本地化发展战略,对各类优势资源进行大整合,对各种生产要素进行大聚合,围绕构建九大产业链,每条产业链都有一批建设项目支撑,都能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坚持调结构、上水平、增后劲,为加快发展积蓄能量。强力推进水电、钒钛、烟草等九大特色优势产业优化升级、聚集壮大。今年烟草产业预计产烟265万担,烟农收入将达20亿元以上。 坚持扶优扶强,重点支持攀钢西昌新钢业、凉山矿业等一批骨干企业做成产业旗舰,拉长产业链条,实现聚集发展。新增规模以上企业57户,实现增加值14.1亿元。 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投入企业技改资金39亿元,黑色有色加工企业单位产品原辅材料消耗明显下降,综合能耗降幅超过7%,产品质量明显提高。